提及混凝土,就不得不想到一个“砼”(tóng)字。对于学工学,特别是学土木工程有关专业的,以及从事土建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预决算的朋友,更是免不了与这个字打交道。
“砼”与“混凝土”同义,“混凝土”通常指水泥、沙、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和后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
“砼”的唯一含意就是“混凝土”,因此它不可能是古字,中国古代并未发明、生产过“水泥”(尽管火山爆发,有可能产生天然水泥),也就谈不上“混凝土”的应用了。因此它的发明只可能属于“近、现代发明”。
“砼”字可以算是一项不小的发明,因为它在许多场合下可替代“混凝土”,起到“一字顶三字”的作用,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般写“混凝土”三个字,笔划共计30划,改用“砼”字只写10划;这会给听课时需记笔记的学生,日常反复写这个词的大量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工人等,提供很大的便利。
“砼”字的发明人叫蔡方荫,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1953年他发明了这个字,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
简单了解了这个字之后,咱们来聊一聊到底什么是“砼”。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集料及具有特定功能的外加剂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可塑性好、就地取材方便和经济性好等特点。
混凝土混合料的性质:
和易性是新拌水泥混凝土能够形成质量均匀、密实、稳定的混凝土的性能,包含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
(1)流动性(有时称“稠度”):新拌水泥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易于产生流动并能均匀密实填满模板的性质。它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稀稠程度,是最主要的工艺性质。
(2)可塑性(或称“黏聚性”):新拌水泥混凝土内部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在自重和一定的外力作用下而不会产生层间脆性断裂,能保持整体完整和稳定的性质。
(3)稳定性(或称“饱水性”):新拌水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保持各组成材料间的相互联系和相对稳定的性能。
(4)易密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易于形成稳定密实的结构,可以按设计要求布满整个模具和钢筋间隙,而不会留下空隙和缺陷。
现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混凝土的运输和输送都是采用专用的机械,极少数情况还存在部分现场拌和的情况。混凝土的运输主要采用的是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了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凝结,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会进行不停的旋转。
运送到现场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摊铺,如果是需要摊铺的位置比较高,一般会采用泵车来进行泵送,如果是在路面上施工,可以直接进行摊铺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