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26699
  • 官方号
    微信公众号
    热门资讯,实时推送
    微信号:jianshe99zb
    官方视频号
    免费直播,订阅提醒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考试指导老师
    扫码了解并领取资料
    微信扫码即可添加
    官方抖音号
    分享更多建工日常
    抖音扫一扫关注
  •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江苏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v8.4.3

    安卓版本:v8.4.3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咨询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2020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考点:中国制造

    2019-04-22 10:00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字体: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一、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发展现状 17 年考):制造业大而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弱, 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 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产品档次不高, 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环境污染间题较为突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建设制造强国,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3.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4.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三)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 2020 年 基本实现工业化 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 2025 年, 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三、战略任务和重点(九大战略任务)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2.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3.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4.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5.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6.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二)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1.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2.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可穿戴设备。

    3.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4.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5.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

    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1.统筹推进“四基”发展

    2.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

    3.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1.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2.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3.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4.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5.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1.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2.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3.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重点领域包括:

    新一代信息技术 农机装备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新材料

    航空航天装备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1.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2.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3.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4.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1.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两个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3.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1.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

    2.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境外本土化能力。

    3.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四、战略支撑与保障

    除建立完善政策措施和机制外,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二)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

    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

    (三)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

    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

    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设立研发中心等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 向“补运营”转变。

    (五)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六)完善小微企业政策

    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

    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

    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七)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

    (八)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支持包括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在内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 公开课
    • 辅导课程
    • 免费直播
    新人有礼:体验课+免费资料+专享优惠
    精品题
    上千道典型习题
    仿真密卷 3
    精准攻克失分点
    专业题目解析
    单科¥99元起
    查看详情
    建筑刷题宝

    · 全国联考

    · 模拟实战

    · 真题精选

    免费 扫码免费做题
    学习社区
    • 备考交流
    • 微信
    • 抖音
    • 视频号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共同进步!
    寻找学习搭子
    回到顶部
    折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