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精华复习资料(108)
命题点67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灌注桩的补强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不能满足设计的受力要求,因此需要作补强处理。事前,应会同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上级领导单位,共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据以往的经验,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其施工要求如下:
(1)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已钻一个取芯孔外(用无破损探测法探测的桩要钻两个孔),应再钻一个孔。一个用做进浆孔,另一个用作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1m,柱桩则应达到基岩。
(2)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人清水,压力不宜小于0.5~0.7 MPa,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一个孔冲洗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止。
(3)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稀浆(宜用425号水泥),进浆管应插入钻孔1.0m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以后,再用水灰比0.5的浓水泥浆压入。
(4)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后,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
(5)最后用水灰比为0.4的水泥浆压人,并增大灌浆压力至0.7~0.8MPa关闭进浆闸,稳压闷浆20~25min,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压浆工作结束,水泥浆硬化以后,应再作一次钻芯,检查补强效果:如断桩夹泥情况已排除,认为合格后,可交付使用;否则,应重钻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其他补救措施。
命题点68 城市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求
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墩台及其基础,在混凝土中埋放石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块,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2)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3)石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及混凝土的强度。
(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1/2左右。
(5)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6)受拉区混凝土或当气温低于0℃时,不得埋放石块。
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当平截面过大,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分块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块宜合理布置,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50㎡。
(2)每块高度不宜超过2m。
(3)块与块间的竖向接缝面应与基础平截面短边平行,与平截面长边垂直。
(4)上下邻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做成企口,并按施工缝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应参照下述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
(1)用改善集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限制温升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胶凝材料(水泥)的种类和数量,使较低水泥强度的水泥7 d龄期的水化热限制在0.081W/g,28d为0.093W/g以下。采用火山灰、粉煤灰活性混合材料作为代用材料,可进一步延缓和降低发热。延缓水泥发热是有利的,但冷却水管的运用期需要延长。如果配合比中能使胶凝材料的用量不超过140kg/m3,对大多数混凝土而言,温升可不超过19℃。
(3)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4)混凝土用料要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冷却集料,特别是冷却粗集料较冷却细集料容易一些,具体方法是石子浇水(井水更好);在拌和水中加入部分冰块或全部用冰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
(5)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进行人工导热。循环水是通过管道系统泵入的,以井水为最好。
(6)设测温装置,加强观测,并做好记录。
(7)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
注: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在混凝土50~100mm深处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