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并回复安全工程师进群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中级安全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辅导资料(63)

2011-03-03 09:31  来源:  字体:  打印

  非电离辐射包括4种:

  (1)射频辐射。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3个波段。高频作业,包括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

  微波作业,如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及茶叶等加工,医药与纺织印染等行业。烘干粮食、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是微波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应用。医疗卫生上主要用于消毒、灭菌与理疗等。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症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2)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激光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能烧伤皮肤。

  对于高频电磁场,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3方面。激光器要有安全设施,在光束可能泄漏处应设置防光封闭罩;工作室围护结构应使用吸光材料,色调要暗,不能裸眼看光;使用适当个体防护用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等。

  另一类是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包括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对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对于异常气象条件,提示几个地方: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0℃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包括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

  2.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

  3.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4.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5.要使用耐热工作服。对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

  最后是有关的规范标准,有几个地方需要提示一下:

  1.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也就是湿球黑球温度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2.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3.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按照工作地点湿球黑球温度和高温作业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

  4.凡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2kW/㎡的高温作业,应在分级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等级,但最高不能超过Ⅳ级。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阅读排行

更多
安全真题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