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模拟题29
1.燃烧三角形包括下列的( )。
A.可燃物
B.浓度
C.热量
D.氧化剂
E.着火源
答案:ADE.
燃烧三角形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燃烧必须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燃烧系统)才会发生。
2.燃烧类型包括( )。
A.自燃
B.着火
C.闪燃
D.阴燃
E.轰燃
答案:ABC.
燃烧的定义是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但燃烧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每类燃烧都有各自的特征。由于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所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必须深入研究各类燃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
3.下列有哪些是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
A.着火
B.自热自燃
C.受热自燃
D.阴燃
E.回燃
答案:BC.
自热自燃是可燃物质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或生物作用发生热量,并聚热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是可燃物质受外界加热(如火焰隔锅加热锅里的油,或可燃物距离炉子等热源太近等),使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它们都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4.下列哪些火灾属于A类火灾( )。
A.木材
B.棉麻
C.汽油
D.纸张
E.天然气
答案:ABD.
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类火灾。
5.下列( )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A.自燃
B.绝热压缩
C.喷灯
D.化学反应热
E.日光照射
答案:ACD.
绝热压缩是机械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日光照射属于光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而自燃、喷灯和化学反应热是由化学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
6.烟气的流动(驱动力)是( )造成的。
A.建筑的烟囱效应
B.燃烧气体的浮力
C.烟气的化学成分
D.通风系统的风机
E.电梯的活塞作用
答案:ABDE.
研究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对有效地控制烟气有重要意义。如由于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对研究高层建筑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有重要作用;还有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通风系统的风机;电梯的活塞效应等,有利于根据烟气流动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烟气措施。
7.泡沫灭火剂不宜扑救( ) 的火灾。
A.石油产品
B.木材、纤维
C.橡胶
D.带电设备
E.电石(乙炔)
答案:DE.
泡沫灭火剂因含较多水分,不仅不宜扑救遇水燃烧一级危险品电石(乙炔)的火灾,而且也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否则有触电危险。
8.以下( )是能发生闪燃的物质,准确的说法是。
A.可燃液体
B.可燃固体
C.可燃气体
D.能挥发可燃蒸气的可熔化固体
E.所有可燃物
答案:AD.
除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现象外,有些可燃固体受热能熔化成熔融状态,并挥发出可燃蒸气,如沥青、石蜡、硫等可熔化固体,也能发生内燃现象。
9.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 )表示。
A.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
B.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C.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
D.可燃液体的密度极限
E.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答案:AC.
可燃液体的着火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所以爆炸极限应当以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来表示。但由于可燃蒸气的浓度与可燃液体的温度直接有关,即液体温度越高,挥发速度就越快,相应的蒸气浓度也就越高,所以在密闭容器里,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可以用液体的温度极限来表示,如车用汽油的蒸气浓度极限为0.89%~5.16%,其液体温度极限为一39~一8℃。由于此特点,可以用温度计来显示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10.下列( )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
A.设备密闭
B.正压操作
C.安装爆破片
D.惰性介质保护
E.通风换气
答案:ABDE.
爆炸虽然是在瞬间发生,但分析爆炸过程可以了解,首先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发生爆炸的第一阶段,因此采取下列措施:设备密闭,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容器管道系统内;惰性介质保护,消除氧化剂;通风换气,及时将可燃物排出室外。都是为了防止可燃物和空气的相互扩散与均匀混合,亦即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