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5 15:5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29年生于浙江,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转入建筑系,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曾经讲授“外国古代建筑史”、“文物建筑保护”等课程,是中国第一部外国建筑史教材的作者。主要著作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和译著《走向新建筑》、《风格与时代》等。
陈志华教授同时也是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倡导者。从1989年开始,陈志华率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乡土建筑研究组,专门从事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并实践了“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的方法论,为民居和乡土建筑领域开辟了新局面。
近20年来,清华乡土组对全国范围内的近30处研究点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工作,出版了40余部专著,如《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楠溪江中上游乡土建筑》、《碛口古镇》、《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关麓村乡土建筑》、《张壁村》、《福宝场》等,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国际文物建筑保护界的权威之一--英国的费尔顿爵士,在了解并受陈志华教授的研究工作启发之后,向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建议于1999年10月在墨西哥召开的第十二届大会上提出乡土建筑要以村落为整体进行保护的主张。
作为国家文物局的长期顾问,陈志华教授多年来一致致力于让国家文物局重视乡土建筑的保护。2007年4月在江苏无锡举办了以“乡土建筑保护”为主题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100多位专家学者倡导全社会关注乡土建筑,重视对乡土建筑和它所体现的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会议通过了国内首部关于乡土建筑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中国乡土建筑保护--无锡倡议》。
2007年陈志华教授又提出:中国乡土建筑为东方农业文明之见证,尤其表现在宗祠、庙宇和文教建筑三个元素上,它们分别对应着宗族、泛神崇拜和科举这三样西方文明没有的制度或观念。这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总结了中国乡土建筑的意义。
代表作品简介:
《福宝场》陈志华 文,楼庆西 摄影,三联书店2003年1月
本书是三联“乡土中国”系列最新推出的一种,风格和趣味一如过去的《泰顺》、《水乡绍兴》和《晋中大院》,图文并茂。让人看到了过去生活的真实图像,而这样的生活业已逐渐变作了历史。
《乡土建筑遗产保护》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世界意义、乡土建筑研究丛书?总序、抢救乡土建筑的优秀遗产、乡土建筑保护十议、秀土建筑保护论纲、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怎样判定乡土建筑的建造年代、《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在《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后的附言。
《外国建筑史》
全书主要内容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和美洲的建筑,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资本主义初期的建筑,伊斯兰教国家的古代建筑,印度、东南亚国家及朝鲜和日本的古代建筑等。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
本书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20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幢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对意大利人民尊重文化、爱护古建筑的非功利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关于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主流理论、原则和方法有了大致的认识。随文配有数百幅图片,包括地图、建筑照片等等,有的十分罕见,使本书不仅具有阅读与收藏价值,还可以作为意大利古建筑旅游的指南。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