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建筑的生命力

2010-09-21 14:24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建筑的生命力体现在其对地理气候、风土文脉、时代技术及美学意识的反映。中国传统建筑发展了千百年,无论结构、构造以及形式如何演变,“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始终,这就是生命。

  建筑必须体现其所处时代的技术及美学意识。我们不能总留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四合院的灰墙灰瓦,砖雕彩绘,也不能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之美才是永恒。毕竟它们属于那个时代,现在设计的建筑,应该具备二十一世纪的特征。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自然同时具备理性和感性的特质。建筑的艺术性永远不可能脱离功能性与技术性而独立存在,这是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类型所不同的一点,即建筑创作的艺术自由度是受限制的,或者说是在一定限制下进行的艺术创作。建筑师对于设计,其感性的一面体现在由于对场地特征、风土文化以及使用者要求解读的方式、深度以及态度的不同,加上其个人的艺术倾向,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对于一个项目的同场竞技,库哈斯、哈迪德、安藤忠雄的方案在形象及空间特质上会完全不同。

  理性地面对现代纷杂的建筑思潮,清醒地思考并寻求适合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理念是当代设计师共同的责任。

延伸阅读:建筑 生命力 艺术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