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术 > 正文

工程技术知识:地下室工程堵漏防渗方法

2015-07-01 09:17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一、渗漏主要形式

按渗漏的表面形状分,人防工程渗漏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点漏,二是缝漏,三是面漏;按渗漏量的大小,人防工程的渗漏又可分为渗、漏、涌三种形式。

二、堵漏防渗原则

已建人防工程通常采用已采用四种措施防水,一是实行外包整体迎水面防水措施,二是通过提高结构自身介质的密实度达到结构自防水的防水措施,三是工程内部采用被水面刚性或柔性全断面防水措施,四是采用注浆(化学浆液或非化学浆液)封堵渗水通道提高工程周边介质密实性和稳定性的防水措施。

由于已建人防工程是浅埋于地下,属于贴壁式被复,通常情况下不可能挖开地面在迎水面重新做防水层,因此,针对渗漏具体情况,通常是背水面防水。要求采用刚柔结合、多层设防、重点处理、全断面封闭的防水堵漏措施,严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保证达到预期防水效果。

三、堵漏防渗程序

1、使用清洗剂清洗、清理人防工程渗漏区域内表面的水碱和污物;

2、凿毛,清除沙浆层和空鼓或蜂窝麻面处的混凝土,并清洗掉粉尘,保持界面干净(平均凿深约2~3厘米);

3、对穿墙管、线、预埋件等特殊部位进行防水前的专门清理处理(凿深约3~5厘米);

4、使用界面粘结剂、速凝材料、柔性膨胀材料、刚性防水材料对穿墙管、线、预埋件等进行专项重点防水处理(7层,厚约3~5厘米,即基本埋平至原来位置);

5、使用注浆方法对填料层及漏水部位进行注浆防水;

6、使用界面粘结剂、柔性防水材料、刚性防水材料对池壁内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其中柔性防水层8层,厚约1厘米,刚性防水层10层,厚约3厘米,即基本与池壁原表面相平);

7、使用界面粘结剂、粉状防水材料对池壁内表面进行涂漠防水处理。

四、堵漏防渗方法

根据不同的渗漏形式,具体防水堵漏方案如下:

1、点漏的处理方法

(1)对漏水点(如穿墙管、线、预埋件、蜂窝、麻面处等)进行予处理:将漏水处凿成圆锥形,使锥尖位于漏水点处,深度约为3~5厘米,用钢丝刷清除松动的小石块和粉沫,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用速凝材料(如SH速凝剂、水玻璃等)临时封堵漏点(由于速凝材料的后期强度低,容易开裂,因此,只能用于临时堵漏);

(3)用BW止水条等柔性防水材料做柔性防水层;

(4)用速凝材料做临时限制膨胀层,厚度约5毫米;

(5)用素灰(水灰比为1:0.33)、沙浆(水泥:中砂:水=1:2:0.42)做永久限制膨胀层,兼刚性防水层,方法同刚性防水层(四层)。

2、缝漏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砖)结构的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施工缝、结构裂缝,人们俗称为“新三缝”,“新三缝”的漏水是混凝土结构最常见的缝漏,处理方法基本同点漏,不同之处是:对缝进行予处理时,将缝凿成楔形;用速凝材料堵缝时,如果水压不大、渗流量较小,可一次性的堵住,若是水压大,水量达到急流,甚至高压流时,可采用抽管法或埋管法。

3、池壁内表面的处理方法

(1)使用清洗剂清洗、清理池壁内表面的水碱和污物;

(2)凿毛,清除沙浆层和空鼓或蜂窝麻面处的混凝土,并清洗掉浮土,保持界面干净(平均凿深约2~3厘米);

(3)在点、缝防水处理完毕之后,进行5~7层刚性防水处理;

(4)用玻纤布及涂料进行柔性防水处理,约8层;

(5)进行3层刚性防水处理兼保护层;

(6)使用界面粘结剂、粉状防水材料对池壁内表面进行涂漠防水处理。(注:经处理后,池壁内表面基本恢复原来形状和厚度)

五、施工质量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的领导,工程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必须紧盯施工现场,步步指导,做到施工始终在监督指导之下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教育,明确质量标准和每道工序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严密组织,做到每道工序必须经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严把材料关,认真检验材料的品种、规格用其技术指标,严格执行有关储存、保管的规定,确保材料质量关

责任编辑:soso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