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术 > 正文

工程质量监管六大课题亟待完善

2008-09-08 17:42    【  【打印】【我要纠错】

  “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面临六大课题,亟待完善和改进。”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专业会议上,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副司长徐波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业内人士的很大关注。这些问题不但事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关系到这一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

  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方式需进一步明晰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会议上徐波提出,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问题不单取决于建设系统本身,也取决于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但是,监督机构性质的不明确已经给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惑,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关于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的问题,虽然已经出台了《工程质量监督导则》加以规范,但仍需进一步深入认识,同时,不良记录的管理方法也未得到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全面重视,这既有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的问题,也有改变思想观念的问题。

  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惩处不力。徐波说,有关的法规制度虽然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但法规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各地执法情况也很不平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去年初的执法情况统计中,很多地区是零记录,这并不能说明质量形势一片大好,而是反映出当前还确实存在着执法不严的问题。如果执法不严,质量监管的权威性,或者说对责任主体的惩戒作用就大打折扣,“有为才有位”将无从谈起。

  部分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监督方式未能体现政府的监督管理。徐波指出,一些监督机构与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同体,导致政府监督与业主组织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角色混淆不清,同时也导致建设单位游离于监督范围之外。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一些撤销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方式上仍延续传统的对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的管理,实际上已经异化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带有监理性质的机构;设在许多中央企业下属厂矿企业内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有的甚至只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呈现出政企不分的现象,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监督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徐波在会上强调,目前,部分质量监督机构仍然存在着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工程质量监督规范规定不熟悉、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有些同志长期习惯于质量监督核验制方式,思想跟不上变化;一些机构特别是县一级的机构接收过多的非专业人员,降低了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能力;少数监督人员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够深入的问题。

  质量监督机构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给执法的公正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会议中徐波谈到,为收费而监督的现象会越来越不适应履行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能。监督机构与被监督对象直接发生经济关系,无法保证执法的公正权威,也容易导致社会上产生政府质量监督等同于强制性监理的错觉。

  监督工作过于微观化。徐波认为,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过窄,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质量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又表现出对具体的工序和实体质量上的问题研究得多,却对整个地区宏观上的质量形势掌握不够、分析不透彻。

延伸阅读:工程 质量 监管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