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工业部门地勘单位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综述

2008-07-21 16:41    【  【打印】【我要纠错】

  进入新世纪,我国地质勘查事业在新机制、新体制下大步向前迈进。在矿产资源保障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2007年,我国地质勘查总投入已经达到660亿元,其中500亿元投入到了油气资源勘查中。

  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的工业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走向如何?前不久,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业部门地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我们得以一窥全貌。

  油气勘探开发总体态势良好

  就油气资源而言,近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加大了勘查投入,勘查开发形势良好,并取得了不俗成绩。

  中石油副总裁赵政璋说,近年来,中石油加大油气勘探力度,2007年勘探投资突破3亿元,是2000年公司上市时的3倍,这在中石油勘探史上是没有的。在现有考核条件下,中石油拿出10亿元~15亿元资金,由勘探风险公司承担风险,收到好的效果。2004年~2007年,中石油勘探石油地质储量总量超过5亿吨。2008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亿吨。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中石化。据中石化副总地质师蔡希源介绍,中石化重组后,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矿业权区块面积大幅增加。1998年~2007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5亿吨,新增天然气储量1.07万亿立方米。2007年新增石油储量2.5亿吨,新增天然气1138亿立方米。

  中海油2007年油气当量已经突破17万桶,其目标是:到2015年石油达到5000万吨,天然气达到300亿立方米,共8000万吨油气当量,并力争到2020年再有突破。

  但大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随着国内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度提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9%,尽管油气新增储量比较多,但储量质量在逐步下降。比如石油勘探,正向构造复杂区和深部发展,低品位储量达65%。这些都给油气勘探和开采带来很大难度。

  机制创新促进固体矿产勘查

  当前,在国土资源部着力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形势下,全国地勘单位都在“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等五个方面练好内功,通过找矿成果不断扩大,实现地勘经济快速发展。

  煤炭勘探成果显著。权威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100亿吨,而2007年新增查明原煤储量达到406.2亿吨,较上年增长10.7%。究其原因,正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徐水师所言,全国煤炭地质勘探得以统一,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了勘探步伐,在勘查开发方面都有突破。

  十三大煤炭基地的确立,无疑是近年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的一大亮点。在2008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到2010年,基地内煤炭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6%。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虽然推出不久,却已经在煤炭勘查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比如,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出资的内蒙古东胜煤田西部煤炭普查项目,在2007年底即初步控制煤炭资源量195.8亿吨,达特大型规模。其在创新地质勘查投资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创造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规模勘查新纪录。

  核工业地质工作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李德连说,工业部门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后,核工业地质局与社会地勘力量建立项目连接和合作,实现找铀突破。他说,近年来我国核工业地勘经费不断增加,从2001年至今共进行了200万米的工作量,获得的储量是过去投入产出的2倍。

  在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铁矿石价格战中,我国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格局,加大中国本土铁矿找矿力度,是根本性的措施。中国冶金地质界的专家认为,我国地下1000米以浅的空间尚有900亿吨的铁矿资源潜力,其中大中型矿山深边部约有200亿吨可实现近期开发利用,外围及所在Ⅲ级成矿区带约700亿吨的资源潜力可部署找矿。此外,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化工地质勘查、贵金属勘查、建材地质勘查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完善和规范矿业权管理制度

  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是中国地质矿产领域的一次突破性改革。随着矿业权市场的火热,拥有的矿业权数量已经成为衡量地勘单位家底的重要尺度,而有效地操作矿业权,则是地勘单位发展的重要手段。总体来看,中央地勘单位从这一改革中是获益的,对于这样的变化也是持肯定的看法的。但他们认为,在当前地勘队伍管理新体制下,矿业权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副局长琚宜太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提出,增强工业部门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矿业权管理。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中材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认为,地方政府在矿业权管理方面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且各省(区、市)政策不一,对工业部门地勘单位的发展不利。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李德连则就矿业权重叠方面问题提出,科学开发铀资源,应在矿业权设置方面给予关注和重视。他说,在北方找矿,不同矿种,有可能矿业权重叠。比如,有一个特大型铀矿床,赋存在煤的上面,但已经准备开发煤。而一旦开采煤,铀资源几乎就不能开采了。只能通过常规型的井开采,仅获得3万多吨,相当于500亿吨标准煤。这就非常可惜,浪费就太大了。当然,合作开发也可以,涉及的投资、收益等问题都可以探讨。但要先开发铀,后开发煤,这是对国家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

  其实对于这种矛盾,中央政府有着明确思路。国土资源部今年颁布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提到,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地质勘查工作的协调机制。中央与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同时《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矿业权管理制度。这些举措如果落实到位,相信中央地勘单位的忧虑可以得到缓解。

  公益性、战略性地质找矿作用明显

  近年来,公益性地质工作在中国地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其对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拉动效益,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勘查单位的共赢格局。

  显然,工业部门地质勘查单位也从这项工作中获益匪浅。在这次座谈会上,与会者表达了对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期待。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局长韩豫川提出,今后应加强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以拉动后续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中石化副总地质师蔡希源指出,近年来国家在南海、东部老油田开展的国家公益性、前瞻性战略选区工作,都见了效益,对下一步的勘探非常有好处。他认为,对于中石化这样的单位而言,应当多安排此类工作。他特别指出,公益性、战略性石油勘探应着重关注海相石油的勘探工作。

  中海油总地质师朱伟林也建议加大基础性、战略性油气资源调查。他认为,这项工作应当由国土资源部与石油企业共同开展。他特别提出公益性调查资料如何转化为成果的问题,认为应建立一种机制。他同时提出,对于高风险、高投入的海上石油勘探,政府应当在非争议区内多下功夫,以推进勘探开发。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杨兵认为,加快公益性地勘工作,更主要的是地质资料的汇交和开发利用工作。他认为,地质找矿成果就体现在地质资料中,做好地质资料汇交、社会共享和开发利用工作,对降低勘查成本、风险往往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工业部门地勘单位改革在继续

  1999年的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改革,给中国地勘业带来了新的气象。市场经济条件下,属地化地勘单位重新焕发了生机。而没有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工业部门地勘单位,发展状况如何呢?

  中国地勘行业的大变革,尤其是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蓬勃开展,让工业部门地勘单位首先获得的是收益。改革让工业部门地勘单位转换了经营思路,比如矿业权运作、勘查开发一体化、“走出去”等等,无一不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效益。

  比如,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就在勘查开发一体化方面闯出了自己的路子。琚宜太介绍,今年该局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向为主线,解决制约发展体制机制性问题”的思路,一是从目前相对统一的生产经营型和劳务型向生产经营资源型并重的自给型方向转变,更多依靠矿业开发,矿业权流转下的收益。二是从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向规模效益并重,更加突出效益方向转变。三是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提高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和管理增效,更加注重人才资源发掘。四是从主要依靠国内向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更加注重国际市场开发转变。

  中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海表示,作为艰苦行业的地质行业,目前最缺的就是人才。而当前工业部门地勘单位同属地化地勘单位之间的待遇差别,使工业部门地勘单位在人才管理方面比较被动。他建议应当认真定位工业部门地勘单位。

  地勘单位改革涉及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化改革。对此,参会的工业部门地勘单位负责人表示,对企业化改革的方向、具体模式等,都应该开展更深入的探讨,寻找一个最适合中国地勘单位的模式。

中国国土资源报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