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 16:45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员工的专业素质问题,这些企业做梦都想拥有一支创新型员工队伍。之所以说做梦,是因为在现实中实现这一目标太难了。而之所以难,固然有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更多的还是企业的自作自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正是企业对所谓专业化人才的极端化追求导致企业从根本上难以建立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干部员工队伍。企业不考虑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现状和社会发展现状,在企业招聘和运营中盲目追求所谓的专业化人才,以为有了专业人才就什么都有了,而忽视了所谓专业知识(更何况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有时根本谈不上专业)有时恰恰是束缚创新的枷锁。
培养专业化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专业不断细分。但在中国原本就不高的高等教育水平下,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渴求,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出现了严重的人才适应性问题,高校毕业生要么不能按专业就业,要么就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专业岗位工作。而后者对企业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对企业的创新工作不利。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创新,企业能否创新的关键基础要看是否拥有合适的人才,而创新性人才的特点往往是思维活跃,涉猎广泛。单纯的定位于某一专业岗位的人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可能有一定深度,但眼界往往过于狭隘,很难受非专业领域变革的启发产生创新灵感。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在科学界,物理学家里克尔发现了DNA的内部结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斯瓦尔德在59岁时创立了第一个关于颜色的数学定理。在现实中,一个普通青年人用水果刀拗断一个心脏病突发老人的两根肋骨直接按摩老人心脏,最终使老人成功获救的新闻告诉我们专业人才的局限性(哪一个医生敢这样抢救病人?但医学权威事后评论该事件时认为,当时这样做是挽救老人生命的最好方法,年轻人如果是医生,老人的命也许就没了。)
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企业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达国家工业化时代的许多管理思想和实践已经表现出了很多不适应性。人们对专业化的认识已经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博学而专应是评价二十一世纪专业人才的最佳尺度。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摒弃传统狭隘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论,全力引入和创造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注意把握专业化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就是说,企业一方面要注意从外部引进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当然在现实国情下,这方面可能有一点难度;另一方面,改变对专业化的传统认识,立足现实,着眼于企业发展需要,创新企业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对现有专业人才进行复合型培养,以开阔专业人才的视野,培养良好创新思维,提升各专业岗位员工和干部的洞察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多了,各类创新的可能性才能提高,各种创新成果自然会纷至沓来,单纯的强调专业化反而可能会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