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1 16:42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大面积直、斜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本文介绍了软土地区大面积直、斜桩施工工艺、施工测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
一、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沉桩施工按先中心桩后周边桩的施工原则,应先施打承台中心直桩,然后施打承台边桩(斜桩),以减少挤土,确保边桩位置正确。
2.施工场地处理
在施工场地一侧,由建设单位铺筑一条6米宽的维修施工便道,可供施工期间进行设备运输及预制构件的进场。
3.桩的吊运
采用W-1001型15吨履带吊卸桩。管桩卸车采用两端钩吊法;方桩卸车采用预先设置吊点吊运。吊钩的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度,管桩吊运时,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5厘米,吊运过程应保持平稳,不应发生碰撞。
4.沉桩施工
1)直桩施工技术措施在正式沉桩前,对沉桩范围内地下不明障碍物进行探摸,探查方法采用打入钢筋法,探查发现有障碍物须予以清除。清除障碍物后的场地进行回填,回填须密实,回填粒径≤45毫米,回填后的场地必须满足桩机施工的要求。清除完毕后,重新测设样桩,经复核验收合格后,进行沉桩施工。
桩定位时,在沉桩桩机的正交方向(正面和侧面)分别架设一台经纬仪,控制沉桩垂直度,桩垂直不得大于0.5%,且保证桩锤、桩帽、桩身在同一轴线上。
采用硬木、纸板作为桩与桩锤之间的柔性垫层,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失效的柔性垫层。
严格控制第一节桩的沉桩质量,认真观测稳桩、压锤时的桩身变化情况,发现有偏移或倾斜时,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开始锤击时,使锤处于低冲程的空冷锤法锤击状态,桩尖入土3米后,在确认桩身贯入方向无异常时,方进行连续正常锤击。在正常沉桩过程中,要保持柴油锤正常跳动,不得随意调整柴油锤油门开关,并时刻观察桩的入土情况并作好沉桩原始记录。
2)斜桩施工技术措施斜桩施工时,桩机下必须铺垫厚钢板(30毫米),桩机履带应完全处在承垫钢板上,以补充地耐力不足及保持桩机稳定;履带桩机前后液压支撑应支于承垫钢板上,防止桩机前后俯仰,减少沉桩时斜率变化。放桩位前,先按斜桩桩顶到地面的距离及斜桩方向,计算样桩提前量,然后再放桩位。
斜桩的斜率控制,桩架上设置导向架,并确保桩身与导向架始终处于平行的状态。斜桩施工中,下节桩最为关键,在桩尖入土3~4米之内,应加强斜率监控,若发生垂直度和斜率变化,应及时修正;斜桩接桩时,上、下节桩应在同一轴心线上。桩起吊和插桩时,桩机导杆恢复垂直状态,方能施工。
送桩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送桩刚度宜尽量接近桩身刚度,且应考虑能尽量减小上拨时的阻力;送桩器应与管桩直径相适应,桩帽宜套入桩顶30~40厘米。
送桩时,送桩过程中,应确保桩锤、送桩器和桩身在同一中心轴线上。送桩后,很容易使桩平面位置产生偏差,尤其是送桩深度超深,桩的偏斜越大。故施工中必须保证“送桩杆”与桩身的纵向轴线保持一致。
送桩达到深度后,“送桩杆”不要急于拔出,可先将“送桩杆”拔松动后,待相邻桩入土深度超过拟送桩深度,再可将送桩杆拔出。
二、桩基施工测量由于采用径向布墩,为便于使用,桩位验收所采用坐标系统为局部坐标系,即X方向为顺桥向,Y方向为横桥向,Z为铅垂方向,坐标原点为墩柱承台中心,根据上海城市坐标系统给定并经精确测定的设计坐标值,以此为基准控制各部位的误差。
1.测量方法施工平面放样时,桩基施工时利用加密控制网进行工程桩样桩放样,首先在加密控制网的控制点处架设仪器,后视定向后,须对测站点和后视点进行方向检验或距离检验。具体放样时,采用坐标法,定出墩柱中心坐标,然后再细分各桩位的中心线。
2.复测方法桩位放好后,再利用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网进行复测。
三、技术质量要求
(1)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预制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3)插桩前,对样桩进行复核,误差小于1厘米。
(4)以设计桩尖标高控制为主,基础桩必须进入持力层。沉桩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按每1米为单位连续记录锤击数。距设计标高2~3米时,则按0.3米为单位记录。
(5)斜桩应控制在8.4:1~7:1范围内。
(6)PHC桩接桩,预制桩分节长度考虑相邻桩同一平面接头错开50%,且接头位置错开≮1米。
(7)电焊接桩焊接工艺符合下列要求:上下端板应除污、除锈,坡口处呈现金属光泽,方可施焊;焊条使用J42系列的电焊条;桩基工程位于地下水对钢材具有腐蚀性的区域,焊条使用J50系列的电焊条。并在焊接完毕后,涂刷防腐剂。
(8)应能满足焊透坡口根部的要求,将端板周围的焊缝接口焊满,其外观质量等级达到《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二级焊缝施焊质量。
(9)异常情况停打标准以下列要求为准:①贯入度剧变;②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③地下水溢出或周围土隆起。
浙江舜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佳雨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