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平谷新农房建设科技“大集”开锣

2006-04-14 14:32    【  【打印】【我要纠错】

  政府推行“节能环保新民居”理念;银行介绍小额贷款方式;设计院讲解住宅设计图样;新型建材和太阳能企业展示样品……3月30日,北京平谷区举行“新民居、新建材、新能源”一体化建设推介会。来自北京平谷区273个村的村支书、村主任,150名近期准备建房的农民代表,如同赶了一场新农房建设“大集”。

  农民需求随着当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于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舒适、安全,环保、节能已成为更多农民建设新农房的需求。据平谷区副区长李继合介绍,此次参加推介会的150户农民,都有建环保新民居的要求,是通过村委会、乡镇、平谷区,逐级上报、自愿报名参加的。他还说,平谷每年新批宅基地约300户,再加上农民翻建新房,每年大约新建房屋1000户左右。据他介绍,推介会结束以后,他们还将采用同样的办法,通过一级级的上报,掌握农民需求的准确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政府指导。

  中央提出的“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两个政策。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或许还过于概念化,且无从下手。但是,这些农民们从自身日常生活角度提出的建设新型节能环保民居的要求,正是落实这两项政策、从现实起步的充分体现。

  政府搭台平谷区将设计公司、新型建材和太阳能企业以及有建房需求的农民,“聚集”到此次推介会上,实现双方的对接,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据介绍,此次新农房设计图样及新建材样品的展示,将持续两个月,农民们可以随时来观看。

  据悉,平谷此次提出分散建设节能环保新民居,是以此前“新农村新民居”试点建设在全国率先使用太阳能采暖取得成功为基础进行的。平谷区副区长李继合对记者说:“我们要把握当前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以分散建设新民居为突破口探索农民建房新路,引导农民使用节能建材,推广使用太阳能采暖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新技术,建设具有平谷特色的节能环保新民居,改变农民自发建房的传统方式。”

  会上,李继合还提出了新民居建设近期及长远目标:第一年进行样板房建设试点;第二年完善各种配套政策、管理措施和制定逐年改造计划;从第三年开始全面推进新民居建设,力争用十五至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农村地区住房改造任务。

  自愿“选购”,进行分散新民居建设,平谷以农民为主体。选择哪一种房型、购买哪一种建材,都由农民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决定。据副区长李继合介绍,平谷区政府为农民推荐的设计公司是在新民居建设方面经验丰富,并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过大量考察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设计产品都具有节地、节能、安全、舒适等特点;他们所推荐的建材产品都是具有很好的保温性、抗震性且寿命长的。

  他们还提出,在保证宅基地面积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不再固定长宽比例,根据各户现有宅基地适当调整,满足农民对新户型的不同需求;户型设计力求多样化,并富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民居建设,他们还决定选出一批素质高、愿意参加新民居建设并愿意承担参观接待任务的示范户。示范户的确定以农民自愿为基础,其建筑施工单位、建筑材料、监理队伍和新民居户型等经政府推荐,由农民自行选择,并签订相关工程承发包合同。

  “反券”优惠平谷区规定,新民居建设采用太阳能技术取暖达到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给予每户1.5万元补贴(干部职工不享受);新民居建设参与户可以不需任何担保每户可获贷款5万元。为了既保证施工质量又不增加农民建房负担,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平谷制定了奖励和扶持政策。这些政策还包括:免费获取户型资料;农民选用监理工程师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对于积极参加新民居试点建设并按照要求完成餐馆接待任务的,区财政给予一定额度的误工补贴。除此之外,根据现行宅基地审批政策规定,对于建二层楼房的农户,不影响附近村民的,可在原址重建;对附近村民造成影响的,在新规划区域内进行施工建设。

  作者:陈静思

延伸阅读:平谷 新农房 建设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