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术 > 正文

电脱模施工技术

2005-08-09 00:00    【  【打印】【我要纠错】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建一局集团)开发的电脱模技术是一项已经通过北京市科委技术鉴定的实用性成果。 近几年以来,在成功地解决了电脱模设备的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促使起在脱模施工的应用技术更加成熟。
    本文仅对电脱模施工技术作一简单的介绍:
    1.脱模原理 
    电脱模施工是通过采用电脱模器、插入新浇混凝上的电极棒和钢模板之间的电场对水分子的电解、电渗作用,在模板和混凝土之间形成水气层,实现混凝土与模板之间脱模;以此实现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时间、材料,保证质量,获取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的目的。
    2.适用范围 
    电脱模技术可适用于使用钢模板和其它导电体制成的模板进行的混凝土或钢筋凝土施工(包括滑模工程)。
    3.电脱模技术的优点 
    3.1  不需要在钢模板上涂刷任何隔离剂,省工、省料,且便于模板的清洗、保养和加速周转;
    3.2  模板贴墙表面天“粘模”,墙体表面无“咬肉”现象;对钢筋、混凝土的表面无污染,有利于墙面后续工作的进行;
    3.3  不仅可以用于一般的浇筑混凝上的施工,而且在难于涂刷和清除隔离剂的滑模施工应用中更显出其优越性;
    3.4  对混凝土无不利影响,相反,它还稍有一定的增强和早强作用;
    3.5  对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无不良影响。
    4.操作要点 
    4.l  按照土建施工图纸计算出电脱模作用的实际脱模面积;
    4.2  根据电脱模的实际作用面积,估算所需设备的实际台数后,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分区方案,并完成具体的方案布置图;
    4.3  整备施工记录表;
    4.4  根据方案布置图合理布置电极棒,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5  电脱模器必须注意防雨,输入电源无接地保护(PE)时,注意外壳接地;
    4.6  脱模施工结束后,由甲方或监理检查验收:
    4.7  办理验收签证手续。
    5.材料 
    根据浇筑混凝土结构的高度、厚度,按要求确定钢筋棒和电源导线等材料的用量。
    6. 施工设备 
     根据脱模面积计算用电量,准备电脱模器约台数;
    7.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 
    布线、操作和巡回检查共2—3人,其中1人为电工。非安全电压操作时,按规定配备电工。电脱模器必须接入专用接地(PE)保护线,脱模用电皆使用安全电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上岗,并按操作要求进行实施操作。
    8.质量要求 
    脱模质量必须满足有关施工规范或国家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9.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9.1  以l栋塔楼涂刷的7万M2脱模剂,材料费约2万元计;电脱模器按3台考虑(1台备用),费用不超过1.5千元计;其它费用不计时,仅此—项电脱模施工即可节约费用约计20%—30%。
     9.2  实际施工中,采用传统工艺施工时,为清理模板需上下倒运,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等所需的机械、人工费费用也很可观,工时又长;效率明显低于电脱模施工。
     9.3  电脱模施工质量较易控制,耗电费用很低,并且避免了表面二次装修处理所需的工时费用,从技术上进一步体现了此项技术的优势。
     9.4  采用此项技术后的模板保养与维护费用也可降低,模板的破损率也必然下降。
     9.5  脱模剂为一次性消费品(同时也存在窗、门等洞口处的无效浪费),电脱模器为可反复使用的设备,二次应用时的脱模设备费用极低,耗电费用又很小。因此,实施电脱模技术可以获取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0.应用简述 
     1992年以来,此项技术在北京、深圳、四川等地的滑模、盒子房制品和住宅楼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模板脱模施工中,成功地采用了电脱模技术。
     工程实践证明,电脱模施工技术先进可靠,为钢筋混凝土脱模施工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质量可靠的新技术。 

延伸阅读:电脱模 施工 技术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