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它自己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帮助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1)人情性。这是公共关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中国自古以来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而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双向性。以双向沟通过程为特征的传播活动是公共关系最实质性的部分。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传播系统。在公共关系行为过程中,组织不仅要听取人情民意,调整决策、改善自身,还要对外传播自己的方针、政策、产品或服务,达成更好的有效沟通。
(3)广泛性。所谓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另一层意思是指其公众的广泛性,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都可能成为组织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共关系对自己的目标公众有一种无限扩展的趋势和倾向,公共关系是广泛地向所有有关或无关的人施加影响。
(4)整体性。公共关系不是独立的,它是通过全面的传播活动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公共关系不仅要宣传产品,还要全方位介绍企业的服务、员工、机构、管理、历史与现状、设备与工艺水平等各个方面。
(5)长期性。公共关系不是“救火队”而应该是“常备军”,公共关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如果组织平时就注重公共关系工作,那么在组织遇到危机时就会看到神奇的效果。任何组织都应在平时的公共关系工作上下功夫,即使遇到困难与险阻,都应该在公众的支持下渡过难关。
(6)创造性。公共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缺乏创造意识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组织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相关人员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善于思考、富有激情等工作作风与思维方式。
(7)全员性。社会组织中的公共关系是与全体成员有关的,组织的活动与运行,就是全体成员的活动和运行,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从事组织在社会分工中的专业活动,他们最容易体察到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情感和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能够为组织提供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全员参与组织公共关系会使得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特别有实效。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