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物业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4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知识点:烧结砖与砌块

2013-11-30 15:59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一)天然石材

  1.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由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矿物的集合体。天然岩石根据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

  (1)物理性质

  致密的石材(如花岗岩、大理石等),其表观密度接近于其密度,约为2500~3100kg/m3;而孔隙率较大的石材(如火山凝灰岩、浮石等),其表观密度约为500~1700kg/m3。

  按表观密度大小可分为重石和轻石两类,表观密度大于1800kg/m3的为重石,表观密度小于1800kg/m3的为轻石。重石可用于建筑物的基础、贴面、地面、房屋外墙、桥梁及水工构筑物等;轻石主要用作墙体材料。

  导热性主要与其表观密度和结构状态有关。重质石材导热系数可达2.91~3.49W/(m·K)。可见,石材建筑的保温及隔热性能较差。

  (2)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是划分强度等级的依据。天然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约为抗压强度的1/20~1/10,是典型的脆性材料。这是石材不同于金属材料和木材的重要特征,也是限制其使用范围的重要原因。

  3.建筑石材的加工成品

  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块石,中部厚度不应小于200mm.毛石主要用于砌筑建筑物基础、勒脚、墙身、挡土墙等,还用于铺筑园林中的小径石路,可形成不规则的拼缝图案,增加环境的自然美。

  料石一般由致密均匀的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等开凿而成,制成条石、方石或拱石,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勒脚、墙体等部位。

  石板主要是用花岗岩和大理岩经机械加工而成。其中斧剁板、机刨板、粗磨板用于外墙曲面、柱面、台阶、勒脚等部位;磨光板材因具有镜面感、色彩鲜艳、光泽动人,主要用于室内墙面、柱面、地面等装饰。

  (二)烧结砖

  砖是建筑工程中用作墙体和屋面的主要建筑材料。用黏土烧结的砖和瓦,是传统建筑材料。它生产方便、价格便宜,最大缺点是要耗用大量耕地,且生产耗能高、产生环境污染、自重大、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继续大量使用黏土砖不适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限制使用普通黏土砖。

  烧结砖按孔洞率分为无孔洞或孔洞率小于15%的实心砖(普通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1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多孔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15%、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空心砖。

  (三)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制品生产工艺流程与烧结黏土砖基本相同,上釉制品增加一道施釉工序。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釉面具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使制品获得优良装饰效果。同时,釉层能提高制品的抗渗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从而大大增强了陶瓷材料的使用功能。一些瓷砖为用全瓷质(无陶)材料制成,常称通体砖,这类砖含水率很低且强度高,施工前一般不用浸泡,可用于内外墙等。

  (四)砌块

  目前,采用较多的砌块有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砌块、石膏砌块及陶粒空心砌块等。

  砌块的热工性能、隔声性能较好,质轻,体积大施工速度快。用小型或中型砌块均可砌成240、190及200mm等厚度的墙体,主要用于民用建筑,如宿舍、学校、办公楼以及一般工业建筑的围护墙、隔墙及保温材料等。

责任编辑:小蜻蜓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