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等于中性货币政策。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确保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 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排斥在特定情况下适度从紧或适度从宽。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起到了以下作用:第一,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地增长;第二,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第三,保持了国内的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第四,基本实现了 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既支持了经济增长,确保了金融稳定;同时货币政策自身也在转变。
货币政策这部分内容可以与3.5财政政策取向结合着来学习,这两部分非常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