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管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标准化管理的任务是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基本误区

2014-09-18 15:06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现在人们说到标准化,标准化管理,总认为很先进、很高深!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政府、企业、学校、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机制,与计划经济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先是学日本,很多同志都接触过“全面质量管理”、TQM、QC小组活动这样的概念,80年代国内的一些企业家提出和尝试的满负荷工作法、A管理、绩效考核、承包制等等,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是这个时期我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应该讲还非常的薄弱。无论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上,都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这个时期,我们的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概在70年左右。

  到了9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邓小平访美以后,我们开始学习美国。美国应该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量的提升,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世界级企业的企业管理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管理理论从企业的具体活动、局部活动逐步的上升到系统管理的高度。美国早在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就已实践应用系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保证了项目的成功。美国的通用、美孚,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等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提供了系统管理的成功案例。80年代,随着系统论、信息论、反馈论的成熟和在发达国家的成功应用,催生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管理体系”管理理论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率先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总结和推广,得以在全世界普及和实行。我国自9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企业贯标认证热潮,正是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全面接受和追赶世界先进管理模式的反应。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到近年来才逐步走向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政府治理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条件、企业公司化改革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不完善的障碍。造成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体系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远未达到有效、深入的程度。企业在战略、目标、组织架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标准、企业文化方面,还远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格局,现代管理的“管理体系方法”还远未被国内大多数企业、企业家所深刻理解和有效实践。但同时我们也有在这方面成功的企业经理人,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唐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的打工皇帝!他在2009年出版的《跟唐骏学管理》一书中,鲜明的论述了“管理体系方法”的重要性和在中国进行成功实践的体会。

  标准化管理并不神秘,“管理体系方法”目前在理论上已非常成熟,其之所以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深入的实践和应用,在于我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谓的“管理体系方法”理论,并不要求企业把现有的管理全部推到重来,也不要求企业掌握和学习高深的理论和方法。它更多的是基本观念的调整、对企业管理系统层面的强化思考、对企业管理能跳出圈外的审视,而这些要求,也是企业多年来已经耳熟能详的内容,只是还没有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

  所以我们说,标准化管理,解决的是企业管理存在的基本误区。它要解决的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新的、高深的理论。

责任编辑:soso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