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1 11:15 房地产交易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近期,各媒体招聘公告中房地产类人才招聘非常多,凸显房地产企业求贤若渴;业内人士称,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营销总监年薪相当高,且需求量很大。
房地产人才供需矛盾加剧
用不着调查,只要你翻开近期的一些招聘广告,就会发现很多开发企业利用大篇幅招聘人才。
据一家开发商行政部经理说,他们预计招聘40人左右,包括了前期、设计、工程、策划等方面。据他讲,类似的首席设计师年薪高达20万元。
是什么造成了房地产人才稀缺?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这几年开发企业都在做大做强,甚至人才的重要性。一方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增多,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储备一些人才,否则,新项目将因缺人手而进展缓慢。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由于专业性较强,这些人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
对于薪酬问题,现在工程、设计、企划人员的工资普遍上涨。一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可观,能够完成预期销售目标;二是人才稀缺,供求矛盾造成人才抢手现象;三是,如果不能出高薪留住人才,一些高端人才将会向沿海地区转移,这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利。于是,哈尔滨众多家开发企业宁可高薪也希望留住人才。
已经在房地产行业打拼了十几年的技术人员姜先生说,他现在已经有了几个很有价值的证件包括工程造价师、地产评估师等,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通过猎头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由于现在所供职的公司已经为他涨薪,他不再接受其他企业的邀请。像他一样,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房地产人才目前不是找工作的问题,而是想要在哪里工作的问题。王先生是一位有着超前理念的企划人员,他前几年在北京、深圳等地工作,今年从外地回哈,当初,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几家企业去了解情况,结果这些企业都希望他能留下来,后来他决定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开发商那里扎根,因为他觉得这种企业的前景更好,自己能在这里施展才能,今后的升职道路会更平坦一些。
2004年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已经从事房地产工作近20年的王女士说,在2004年前后,哈尔滨曾出现过房地产人才稀缺的情况,后来逐渐得到缓解。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一现象再一次出现。行业内的薪资水平、高级技术人员水平等情况也更加透明,这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强,这也是某些企业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哈师大教授白雪瑞说,房地产业是以资金密集与人才密集为典型特征的高收益行业。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链已日益完善,当前房地产开发经营主业务流程涉及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土地转让、房产开发、房产出售、房屋出租、物业服务、咨询中介等价值活动,其人才需求的数量、种类之多及其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差异之大可以说是非同寻常。2004年为什么会出现一次较大的需求,因为那时正值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高峰期。自去年开始,哈尔滨再次出现了房地产开发的高峰期,开发公司的增多,开发商规模的增大,都是的总体人才需求量在增大。
白教授认为,行业的高收益性与高级人才的稀缺性是房地产行业如今人才频繁流动的根本原因,全国全行业平均流动率超过其他行业的平均率。“经验够了,资金够了,就是人才积累不够。”这是不少房地产老总共同的感叹。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其中不乏各种专业人才,但目前经验丰富的房地产人才稀缺,尤其是谈判、融资、推广、管理等每个环节都了然于心、能够将整个楼盘操作起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在众多的需求当中,哪类人才最抢手?所有的开发商都希望得到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即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包括具备深厚的专业能力、熟练的业务能力、优秀的协调沟通能力、极强的责任心等。
有人研究者指出,房地产指数拾级而上,行业的人才需求数也随之而涨,惊人的行业发展速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新需求。如果说,2004年最需要的是项目经理、工程师,如今最缺乏的是优秀的项目经理、企划总监、营销总监、规划设计师等。由此,房地产高端人才如:项目总经理、总建筑师、总工程师、营销总监、投资总监、财务总监、法律事务总监等,以及中端核心人才如:项目策划经理、销售经理、客户服务经理、造价预算经理、高级设计师、高级工程师等,总是在行业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业内人士介绍说,近两年北京、深圳已经成为一流人才的聚集地,因此,有的企业甚至到这些城市去“挖人”。深圳房地产行业一向被视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班。据介绍,近年来深圳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动率也在显著提高,平均流动率高达10%-20%,高端人才流动率甚至突破30%。因此,深圳众多房地产企业对自身的薪酬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员工直接感受到薪酬水平的提高,以此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归属感,从而降低本公司员工流动率。相对而言,诸如哈尔滨一类的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人才就受到了限制,因为一线城市流动性的减弱,加剧了二线城市人才的供需矛盾,尤其是复合型高端人才。因此,专家们建议我们本埠企业应该加强培训、学习,从而打造出自己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一方面应对人才流动。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