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职场规划 > 正文

中国会展行业人才需求升温

2009-02-23 12:06    【  【打印】【我要纠错】

  中国会展行业人才需求升温!

  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中国会展行业当前的境遇再适合不过了,一边是刚刚成功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它完美地展示了中国的活动筹备能力和组织技巧,通过各种媒体向世界证明中国有举办任何大型国际活动的能力,加之脚步日近的世博会,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上海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享一次会展盛宴,各类主题馆、国家馆、企业馆均向世人敞开大门,中国的会展行业也将随其上升到新的高度。

  然而与此同时,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如同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中国经济的稳步节奏,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开始慢慢显露端倪,虽不至于像美国那样全盘崩溃,可消费指数的下降,招聘市场的冷却都成为盘桓在每个人心头的阴霾。会展业倚重于商贸服务业,后者的衰退将不可避免地拉扯住会展行业前进的脚步。今年的广交会已率先发出一个尴尬的信号:外商骤然减少。之后的佛山陶交会更是惨淡,华夏陶瓷城会展中心一楼展位约有四分之一没有售出,过去撑场的几家南庄大企业今年也不见踪影,成为“最冷清的一次展会”。

  中国贸促会展览部部长蔡国枫表示,今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一千八百多项,但到目前为止,实施办展的只有一千项,实施率约百分之五十五,与去年相比,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了压力,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情况困难突出。预计明年全国各类展览的总体规模将有所减少,总收入将比往年同期减少至少十个百分点。

  大势放缓,值得庆幸的是,会展行业的人才需求却是逆水行舟,在金融、房产、制作等行业才市萎缩的同时,会展行业的招聘职位虽有减少但仍然风光无限。根据前程无忧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约有100多万人,会展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分别为: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以中国经济实力为基础,借世博会东风,会展人才依然炙手可热。

  才市状况:主流转变 人才依旧匮缺

  全球展览业协会委托商业策略组织在今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亚洲156个会展场馆中,中国占84个。日本和印度位居其次,各有l2个。在可利用面积上,中国为350万平方米,是日本市场的10倍。同时在ICCA(国际会议协会)出炉的排名中,中国已名列11,在亚洲国家中仅次于日本。

  在国内,根据各大媒体的数据统计,今后3年内,我国会展市场需要的人才,只估算其中的会展设计人员也将达200万人以上。上海世博会将带来l0万人的会展人才需求量;除此以外,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临近和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相关会展项目的相继开发,广州也将产生20万的人才缺口;而位于长三角的苏州,在今后3到5年内,将需要近5万的会展人才。

  这些数字的含义可以浓缩为五个字:这里有机会。而对很多走投无门或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才来说,缺少的就是机会。

  机会一:世博会催生专业人才

  比起金融风暴隔山打牛的影响来,世博会才是会展行业眼皮底下尽在咫尺的挑战。有关调查显示,上海世博会所需的人才结构是旋涡型的,而旋涡型结构的核心就是会展运作人才,这其中包括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展示工程等人才。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穆益林老师同样表示:“包括会展策划、组织、管理型人才;设计(含日夜景观、人流步道、展示演绎、广告标识、舞台美术、活动场景、观众互动等设计)、施工、会务、演艺(含舞台和现场表演)、科技、物流等会展实施型人才;导游、接待、讲解、翻译、咨询、法律、维修、宣传、安保、生活便利、银行等会展服务型人才需求量都将水涨船高,大约10万的人才缺口等待补充。”

  世博会是中国会展人才的一次登高,同时,也是一次人才大浪淘沙的清理。在五光十色的展览背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感染、世界各国会展新理念、新管理运营模式、新科技手段都将对我国会展行业造成冲击。“少数业内精英通过世博会的短期强化磨练,成为复合型人才甚至高级复合型人才,一部分业内人士会成为相关方面的专家和高手,大部分的业内人士会从新手变老手,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素质,为日后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在大批参加会展服务的志愿者中,也将有一批有识之士进入会展行业发展。”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穆益林老师如是说。

  同时,通过世博会的考验,我国会展业在管理与企业市场运作中的薄弱环节会暴露出来,一些综合实力低、特色不强、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不适应会展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从业者将会黯然退场另寻他路。

  2008年8月9日,“上海世博人才发展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是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成立的第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机构。早在此之前,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已闻风而动,纷纷开设会展相关专业,推出认证课程。有专家对社会一窝蜂的投入表示担忧,如果会展行业不是根据其合理的途径自然发展,只为眼前的利益争先恐后开办会展专业,恐怕会在世博会后导致人才泡沫的出现。

  主要从事博物馆、纪念馆及企业展览展示设计施工的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认为:“由于这段时间会展业发展迅猛, 2010年世博会以后可能会出现一定量人才需求的下降,但这只是相对井喷时期而言,从长远来看,人才总需求还是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

  无忧职场专家提醒求职者,由于会展业的时效性以及追求效益回报,会展业中有一部分职位尤其一些中低端职位并不具长久性。因此,在选择具体会展人才中的哪类人才还需结合一些软、硬条件而定。当然,如果报着学习和锻炼自己的目的涉足会展行业,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机会二:陈列展示人才优势突显

  由于这些年商展大放异彩,人们不免将会展与商展之间划上等号。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明:“一般会展公司的业务分为三大块,展馆陈列、活动布置(各类剪彩活动等)和商展。”与商展“短平快”的要求不同,博物馆或展览厅的陈列布置往往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博物馆并不是建造好就永远不动了,相反每隔3—5年博物馆都会有一次大翻新,推翻原本的陈列大纲,转变展览重点,对博物馆内部进行重建。”

  一直以来,商展由于节奏快挑战多成为众多年轻会展人才的首选,然而商展受制于商业贸易,也成为会展行业中首当其冲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受害者”。商展光芒收敛,陈列展则是站到台前,因为博物馆陈列厅等多有政府背景依托,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一件长期工程,馆展陈列人才的稳定性优势在动荡的经济局势下犹显珍贵,对于会展人才来说,这不失为一条能够满足长期职业规划的路线。

  不过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指出,成功的商展人才未必能够成为成功的馆展陈列人才,这两者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馆展陈列人才更加专业,而且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部杨新红小姐表示,“博物馆、纪念馆的展示有其特殊性,从业者应该对博物馆的陈列有着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对国际博物馆陈列的流行趋势保持积极关注,不但熟悉了解学科,更要具有宽泛的科学大视野。除了会展专业能力外,还要熟知展品背景知识,具备人文理念和美学知识。”

  据介绍,现在展馆陈列紧缺以下几类人才:陈列项目选题策划人员、陈列文案、陈列形式设计人员、技术项目管理人员、陈列施工组织管理人员。想要跨入馆展陈列的门槛,求职者最重要的是关注自身的知识性,培养综合能力。

  人才观察:项目经理最缺 软性技能看重

  项目经理抢手 专业复合型人才难求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穆益林老师在采访中指出中国会展业与欧美、东南亚会展业的差距:“我国会展行业无论在管理体制、硬件设施、规模档次、高级策划与整体管理运作的经验与水平、会展理论和前缀性探索研究等方面都很不成熟。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会展专业人才的匮缺。”

  会展专业人才的匮缺,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缺会展专业高级管理人才;二是会展教育中缺双师型专业教师;三是会展主办方缺管理、策划、市场运营与项目实施专业人才;四是会展专业公司缺市场开发、项目管理、秘书、创意与策划、设计与制作、施工与监理、人才优化管理等专业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曾做过一份“关于会展人才的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上海会展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5000人,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业内专家认为,成功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需会展专业人才80至90人,上海目前平均一天一个展览,专业人才缺口之大显而易见。其中,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筹划能力的策划者、经营过大型项目的展览展示操作者,都是目前上海会展业较缺乏的人力资源。

  世博会在前期运转准备中表现出最紧俏的人才是项目经理,毕博管理咨询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农飞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世博会整个组织架构是一个项目组,我们又可以把许多的工作分成若干个子项目,这就需要相对多的项目管理人才。”

  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表示公司目前最急需是项目经理,其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项目的管理和沟通能力方面,由于对专业能力和软性技能的双重要求非常高,符合应聘条件者少之又少。

  素质难关 技术与软性技能两手抓

  虽然人才缺乏的状况迫在眉睫,但各方专家也一致表示,人才培养是个“急不来”的活。纵然世博会催热了会展业相关培训,可人才却不能一张嘴就吃出一个胖子来。会展人才最重要的是实践经验,而学历和证书,正如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所说:“只能作为参考。”关键是手里得有能拿得出的本事。一般来说,合格的会展专业人才除去必要的技术能力,还应具备的素质有:

  布展技术的熟练使用:科技日新月异,布展技术也时时刻刻翻出新花样。近年来,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会展效果锦上添花。然而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提出多媒体使用的误区:“最怕把博物馆做成科技馆。”的确,不论商展还是陈列展,展品才是展览中的主角,不管是多媒体科技手段还是别的方法,都只是为了突显展品本身的价值而存在。如果各种技术使用泛滥喧宾夺主,则好比婚礼上伴娘抢去了新娘的风头,使真正的重心失色。

  传递客户信息:一次成功的展览,是完成展览者、展会和参观者的三向交流,展会在其中起桥梁作用,将客户的信息转化为参观者的自身感受,最终达到双方参展的真正目的(这个目的可以是商品交易、知识传递、信息交流)。因此,会展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明确他们的参展目的,他们所需要达到的展览效果,他们的重点展览品。根据客户需求和展品实际情况进行展览的策划设计与布置,一切创意都要基于实际情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许能使展台光彩夺目,但也会掩去展品的光芒。

  想参观者所想:另一部分的沟通在于会展与参展者之间,客户的信息要以简单直白的方式传达给参观者。商展时,若非感兴趣的展台,每个参展者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抓住参观者的眼球,则需要会展人员从参观者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不同类型的展会参与者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如果说之前与客户的沟通可以归类为“听”技能,那么与参观者交流则是“说”技能。要让别人听你“说”,要“说”得好,是会展公司从策划到施工必须通力合作的部分。

  专业教育红火 就业疑云重重

  教学现状 院校与培训机构各司其职

  人才缺口大必然催生教育热。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10月为止,全国已有100余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每年向社会输送会展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的人数不相同,2007年约3200余人,2008年约3800余人,到2010年约5400余人。但其中有一部分到非对口行业就业和选择脱产深造,进入会展产业的约占60~65%左右,折算下来,2007年到会展产业工作的人才约2080人左右,2008年约2470人左右。

  今年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大致在80%。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签约率2007年是95%,2008年达到100%,可见行业对人才的渴求。由于会展业迅猛发展的速度,更由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世博会的临近,加上学生和家长对会展业了解的进一步加深,相信明年选择会展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肯定会创新高。

  在学科方面,根据市场紧缺人才的需求,会展策划与管理、展示设计(尤其是大型博览展示设计、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常设展馆的展陈设计)、会展营销、会展秘书、会展商务外语、会展金融等专业比较抢手;策划管理领域、创意设计领域、公关营销尤其是涉外会展商务领域的人才也将会持续走热。同时,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明明提醒有志于在会展业发展的人们,会展行业包罗万象,涉及营销、公关、金融等多个领域,光读会展专业就能成为会展人才是不太可能的。

  院校教育如火如荼,社会培训也不甘示弱。早在2003年,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经营师评审委员会与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联合推行出会展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把会展从业人员的资格分会展助理经营师、会展经营师和会展高级经营师三类,掀起了会展人才培训认证的热潮。而国际认可的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的“注册会展经理(Certified in Exhibition Management,缩写CEM)”培训认证体系也已进入我国,进一步推动会展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社会上经常可见会展行业的机构开展讲座、论坛、专业研讨、各级人才培训等,不同专业级次的求职者均可以在媒体、网络上找到自己想要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机会。

  然而不论院校和培训机构是否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实践经验称王的领域,学历和从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被质疑。

  教育反思 院校与培训皆有误区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穆益林老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指出高校会展教学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与自身教育资源不匹配、教学与实践脱节、师资从业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狭隘、教材泛泛空谈概念,缺少实用价值。”

  而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出在“功利心”三个字。在市场的催化下,不少高校和培训机构仓促上马,一夜之间“展示设计”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类专业、“会展师”认证等遍地开花随处可见。这些学校与培训机构大多准备不足,既没有对本地区所需的人才类型做深入调研,甚至对想要培训出怎样的人才也认识不清,大多以一句“在培养会展人才”蒙混过关。这种跟风行为导致会展行业教育表面一片红火,内在却粗糙不堪。加上临时搭台唱戏,教师队伍本身对会展行业就缺乏了解和实际项目操作经验,以“不懂行”教“不懂行”,最终,经过大学教育和社会培训班的学生没有像想象得那样炙手可热,大多数会展企业对会展毕业生或只有一张“资格证书”的从业者能否胜任工作存在疑虑。

  说到底,还是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和实践脱节。企业都需要拿来就能用的人才,可毕业生却还要在公司内“回炉重塑”。上海天禹神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提到人才培养的成本:“这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部门里作为老师的员工,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心力去教新人怎么做事,这确实比自己做还累。”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穆益林老师认为还需要给中国高校会展教育更多的时间,“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需要,各地高校匆忙开出了相关的会展专业,但从理念、定位、师资、教材、设施、与市场的紧密链接等诸方面大多没有准备到位。近两年不少学校暂时缩减招生人数,调整专业方向,意味着高校的会展教育已陆续进入总结调整期,经过调整,会迅速改变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以更适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而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中国 会展 行业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