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1 09:4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长春洞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城南十三公里处的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成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据《长春洞长住田碑记》和大殿“中梁题记”载:“清乾隆四十四年,道人李法纪、杨法荫自昆阳来,见此山环水抱,风景清幽,便在此购置山地建盖茅庐,刀耕火种数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始建大殿、前殿和山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道人杨阳慧改大殿为转阁,光绪年间,道人杨老七、张乾用等人增修两厢、花园等,遍植花木”始成现今之规模。
长春洞的外观布局独特,平面布局为一个规整的道家“八卦图”,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和花园等组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样式新颖,建筑和雕刻工艺十分精湛。以山门、前殿和大殿的建筑工艺为其代表。大殿的隔扇门雕刻着“八仙过海”和花卉、鸟兽图等,大都采用高浮雕和镂空手法,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大殿的明间壁板上雕刻着“玉兔捣药”、“金鸡啼晓”和“宇宙万物图”,分别代表日、月、宇宙,象征日月同心,滋生万物。大殿的天棚板中间有一边长35厘米的八角形藻井,井内一条蟠龙盘曲其中,堪称雕刻工艺的珍品。院内两厢楼房装饰雕刻甚多,其左右厢房的次间各有二扇圆窗尤为考究,每扇圆窗皆作菱花窗式,中心为六十九幅图案,皆为鸟、兽、花卉、博古等,其形态各异,表现出雕刻者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想象力。
长春洞大殿的天棚、四面壁板和观内的诸多庭院、门廊、通道、亭台的裙板上都有保存了大量的木板壁画,题材有“天宫道教诸神”、“八仙过海”、“三国故事”、“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人物等,艺术手法多样。在建筑的彩绘上,其图案布局采用传统的“三廷”式划分之法,即中间一廷为枋心部份,两侧为藻头部分,藻头用如意纹图案,枋心绘织锦、云纹、海水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斗拱、平板枋、雀替、穿插枋等构件绘青绿彩绘,色调典雅,图案秀美。在大殿天花上保留清道光年间绘制的道教壁画五十五幅,两山下裙和前檐隔扇门、窗上雕刻并绘制二十四孝图及山水人物图,雕工精细,色彩绮丽,保存较为完好,在古建木构中独树一帜。长春洞建筑绘画技法成熟,木雕纹饰精细,反映了古代技师高超的艺术功底和对自己技法的充分自信,色调上大胆运用红、黄、橙、粉等暖色,与古代官式建筑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综观长春洞古建筑群,不仅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道家“太极(八卦图)”的方式,突出了道家思想的神秘性,其建筑更是使用高低、大小、方向等若干对比手法,显得既庄严又活泼。在彩绘、雕刻、绘画上,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融进了汉式建筑的彩绘、雕刻和绘画艺术。在这些彩绘、雕刻和绘画上,其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逼真传神,是云南乃至全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5月,长春洞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