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16:45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上世纪50年代,我在同济大学建筑系读书时,有“木结构”的课程。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形成为木结构体系?就是因为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木结构能抵抗这种灾害。
木材有韧性,不易折断,木柱、木梁的连结用卯榫,这是绞式连接,不是刚性的,允许小的移动,就可以减轻强烈的冲击力。古代大型建筑上厚重的屋顶与柱子连接用斗拱,斗拱是一连串的相互卯套的凹凸木块,不用钉子,每一块都是可以活动的。我国的山西省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建于1056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984年),都是最早的木结构的高层建筑,经历了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我国的传统住宅,大多是砖木结构,建造时先立木柱架,然后架梁盖屋顶,再砌墙。墙体用砖或泥土,这是围护体,不承受重量,所以中国的谚语中有“墙倒柱不倒”、“房塌屋不塌”的说法,说的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点。
现在技术发展了,木材也不多了,不可能再去建大量的木结构房屋,但是我们要了解和学习我们的祖先们创造的卓绝的遗产和历史的经验,这中间蕴藏着丰富和先进的科技和理念。这是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