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踏访羌乡看石屋——兼说羌族的建筑艺术

2009-05-22 17:04    【  【打印】【我要纠错】

  那天,天高云淡,空明澄清,山中的秋色浓艳得让人心醉。我还未走近寨子,山梁上错落有致的一座座房屋就在遥望中成了一道最壮丽的风光,许多古朴沧桑的感觉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滚滚而来,以致使人在攀登中充满了粗犷的情愫。进入寨子,有棱有角的一座座石头建筑物则如一首首能震撼心灵的山歌,沿山势游动起伏着,那些“用乱石垒成的辉煌”梦一般地完全展现在我的眼前。 据载,羌族的建筑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描述了今岷江上游的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的情形。在秦穆公独霸西戎使生活在河湟地区的羌人四处迁移,不再是“西戎牧羊人”的民族而开始定居下来事农兼牧后,以修房造屋为主的建筑艺术便应运而生。我通过走访发现羌寨无论大大小小,都几乎在高半山地势险要但又同时有水源的地方。有些寨子完全就坐落在山顶上,每一座房屋都在能充分利用山坡上有限的平地的前提下砌成,并结合了地形变化的特点,沿着等高线平行布局,分台筑室。它们成长条形状,一般都高约七八米。多为三层,也有少数为两层的。房与房之间紧密相连,在适宜行走的地方还留有纵横交错的巷道作为全寨的交通之用,并将各家各户的大门相连。如茂县三龙乡的河心坝像“太师椅”一样坐落在山凹里,古朴苍凉,墙随坡走,屋屋相连,成等高线向上伸展。整个羌寨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与邻近收割后的田野和被红叶点缀的群山相融,远看近看都是一幅壮丽、古朴的国画。

  而在所有建筑物中,是引人注目的则要数碉楼了。它作为纯粹的战争的产物,与羌人修房造屋的历史一样长久。《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有“武帝开元六年以为汶山郡……(其民)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是为邛笼”的记载。邛笼即为碉楼。由于碉楼是为了抗击外敌入侵,保护部族的生命财产,进行观望和侦察或在顶端用燃烧烽烟的形式传递信息之用的,故和修建房屋等相比,各方面都要求十分严格。它们一般都在各村寨最为雄奇险峻的山峰和关口要隘、能储备粮草武器等的重要地方兴建。为了突出坚固、高险的特点,施工用的石块都要经过精心筛选。使用的石头虽然大小不同,但都质地坚硬,呈长方体形状。用的黄泥除了要经过筛选去掉沙砾,还得加上捣碎的麻杆或青稞麦秸,以增强泥浆的粘性。施工中一样无图纸、无墨线,但必须由技艺精湛的石匠亲自砌墙,按地形和需要的不同或按四角或按八角或按六角的式样修建。还要挖很深的基脚,墙从下向上逐步减薄。各面墙均按一定的比例向内逐步倾斜,完成后外观就像削去了尖的埃及金字塔。修建中,当墙砌到一定的高度时,还要在墙中嵌入长木以拉接各方面的墙体和用作脚手架,并让工程停下约一年时间。在修完的部分自然压缩,错移稳固后再修下一层,层层如此。每座碉楼都要修很长时间,有的要用十几年才能完成。每面墙上还同时留有射击孔和观察孔。在碉楼里,空间则下大上小,仰望上去只有井口大的天。在被嵌入墙体的长木上铺上木板,作为隔层,再搭上木梯让层层相连,就可以上到顶端了。在茂县黑虎乡的民俗村鹰嘴河台,我有幸目睹了现今保留得较为完整的碉群。它们分布在一座酷似老鹰嘴的山梁上,一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绝壁,一面紧临着陡峭的山坡。有一座坐东南向西北,建于清代,呈八面锥体形的碉楼,高大雄壮,仅射击孔就有24个。站在上面,前前后后尽收眼底,居高临下,守关扼隘的气势确实让人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气。这些碉楼往往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雷电和无数次地震的袭击,却仍然坚不可摧,在山梁上矗立如一把冲天的利剑。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虽明探暗访,却只能对称为世界一绝的以修房造屋为主的羌族建筑艺术作出这些概略的记述。望着屹立在浓艳的秋色中,早已如画、如诗、如歌的一座座石屋,我突然觉得凡是亘古辉煌的东西,还是与它保持一段距离为好,太接近反而会有什么被破坏的感觉纠缠于心。

  惟愿用乱石垒砌了历史的这个古老的民族,能在今天仍能再垒砌出一个新的辉煌。

延伸阅读:建筑艺术 羌族 石屋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下一篇:背水的日子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