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8 15:2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北宋陵墓计八座,集中于河南巩县境内嵩山北麓岗地上,形成一个陵区;宋朝在此设有陵邑——永安县(今芝田镇),来管理陵区。
宋朝陵墓
宋朝陵制,沿袭唐制,惟尺度远逊。
宋陵的制度大致是:上宫,由正方形平面的神墙围绕,四面各辟神门,门外各有门狮一对(牝牡各一);中央为陵台,方截锥体夯土,其地下深处为“皇堂”(地宫)。上宫南神门外,为入口引导部分。最南为鹊台,即双阙;北越一段路为乳台,亦双阙;乳台北侧立华表(望柱),石象生,自南向北依次为:象及驯象童、瑞禽、角端、仗马及控马官、虎、羊、外国使臣、武官、文官;再北为武士,入南神门,为宫女两对。这一布置的本意,似乎为立朝班列仗仪的概括;加上某些祥瑞、祛邪的象征物揉杂而形成。各陵制度相同,石刻内容也一律不变,只有尺度差别。以各陵中中等规模的永昭陵为例,其鹊台至北神门轴线长551米,神墙边长242米,陵台底边长56米,高13米。这个尺度,只相当唐乾陵衬葬墓永泰公主墓的尺度规模。
最后为下宫,日常驻有管理陵园的官吏或宦官宫女,每日献食于影殿遗像前,此区为生人日常生活处,设厨、贮藏、盥淋等场所。下官按风水之说规定在上宫西北。
北宋是保持古代方上陵制的最后时期。
唐宋时期,风水之说盛行“五音姓利”说。国姓赵所属为“角”音,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按照这种说法,要求赵姓墓区南高北低。于是宋陵一反中国古代建筑常例——置主体建筑于较高位置——使陵区地面由入口至陵台逐段下降,陵台处于最低位置。诸陵的朝向都向南而微有偏度,以嵩山少室山为屏障,其前的两个次峰为门阕。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