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谈谈智能小区系统的设计

2010-02-02 10:29    【  【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阐述智能化小区的概念,介绍了其系统组成及实现方式,并展望了高新技术的应用给智能小区带来的更广阔的前景。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目前智能小区一般要求有三要素

  1.信息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远程三表(水、电、煤气表)与管理、停车场管理、小区公共设施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控制、小区计算机物业管理等。

  2.信息网络服务。主要包括:小区接入网络、小区内部网络、小区信息增值服务(包括V0D视频点播、高速上网、电子商务等)。

  3.智能安全防范:住户防盗、防火、防燃气泄露系统、紧急求助、门禁控制、电子巡更、周边防越报警、闭路监控等。

  一、智能小区系统的组成

  智能小区由管理中心、家庭智能化系统、小区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控制系统、小区网络布线系统组成。

  1.小区管理中心

  小区综合管理中心是“神经中枢”,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对小区内部,它是小区内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中心,是各种智能系统主要设备的汇集点;对小区外部,它是外界网络的接入点,是小区内部网络与外界各种公共网络连接的桥梁。

  2.家庭智能化系统

  家庭智能化系统则是“神经末梢”,用来实现小区中每户住宅的智能化,它是整个智能化小区的基本单元。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其核心部件是家庭智能控制器,小区内所有的家庭智能控制器都要通过小区网络布线汇集到小区综合管理中心。

  3.小区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控制系统

  (1)小区周界防范系统

  住宅小区围墙安装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实现对周界布防,报警区域可以在总控主机软件电子地图上显示,以便处理。主机同时可联动控制模块,实现报警与周界灯光联动或保安监控系统联动。

  (2)小区巡更管理系统

  本系统与单元门口机复用,不需额外投资,方便实现在线巡更功能。通过现场总线方式将各门口机读卡器采集到的巡更信号传送回管理中心,小区总控主机实时显示巡更信息,并可进行排班、统计与实时管理。

  (3)小区停车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主机可以与总控主机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查询与远程控制功能。中心读卡机授权发卡,实现开门、停车、巡更一卡多用。

  (4)小区大屏幕显示系统

  小区的大屏显示器一般位于小区入口处或中心绿地, 中心总控主机可以象发短消息一样,将显示信息与显示模式发送到大屏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5)小区设备智控系统

  总控主机与现场控制器结合,可以对小区内的道路照明及环境灯光、给排水、变配电、电梯、绿化灌溉等实行集中管理与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在总控主机上监测,控制命令可以发给相关设备,系统维护也都有记录。

  通过上述系统已获得以下信息:

  (a)小区住户信息

  (b)小区设备信息

  (c)小区电子地图

  (d)住户三表信息

  (e)通知发布信息

  (f)保安巡更信息

  (g)安防报警信息

  (h)停车管理信息

  上述信息即构成了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的主要部分,可与小区服务器、小区网站等共同组成物业管理系统。

  二、智能小区系统的设计

  我国现有的关于智能化小区的标准和技术导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发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智能化系统示范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修订稿)”200 1.1 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 31 4-2 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3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119:2000-《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智能化系统工程除了必须遵循有关建设法规、标准之外,尚需遵循通信、广电、公安、环保等有关行业小区的相应标准。国家、地方或行业尚无相应标准的,可以参照国际有关标准执行。

  根据住宅档次、所在地区的实际、小区开发商的资金承受能力及其要求的系统集成内容、还有系统的先进性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智能化等级(普及型、先进型、领先型)。

  1.普及型住宅小区,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应实现六项要求:住宅小区设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心:水、电、热等自动计量、收费;住宅小区封闭,实行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监控管理:住宅的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实行自动报警;住宅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对住宅小区的关键设备、设施实行集中管理,对其运行状态实施远程监控。

  2.先进型住宅小区,除实现普及型的全部功能要求外,还应实行住宅小区与城市区域联网,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住宅通过网络终端实现医疗、文娱、商业等公共服务和费用自动结算(或具备实施条件);住户通过家庭电脑实现阅读电子书籍和出版物等。

  3.领先型住宅小区,除实现先进型的全部功能要求外,还应实现住宅小区在开发建设中应用I—CIMS技术,实施住宅小区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现代信息集成系统,达到提高质量、有效管理、改善环境的目标。

  三、高新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

  1.网络及控制网络技术基于Web的Intranet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络的主流形式,Internet/Intranet将为人们的信息交流牙口生活方式开创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

  控制网络通常是指以对生产过程对象控制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1nfrastructureNetwOrk)

  2.智能卡技术随着半导体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卡体积小、存储量大、携带与使用方便、安全性与可靠性好、可脱机运行、一卡多用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

  3.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是指基于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互和提供多媒体视像服务的技术。现阶段,VOD(Video 0n Demand)和会议电视(MTV:Meeting TV)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

  4.自动布线技术自动布线技术即高性能电子跳线架与控制计算机一起构成自动化管理的布线系统。它安装在布线箱内,由一台个人计算机控制操作。所有用户和系统的资料均储存在计算机中。布线结束后,如再作移动、增加和修改,只需用鼠标点击即可。

  (目前欧美的一些大公司已经在使用“流动办公室”的概念,即办公桌数量少于实际职员数。职员来公司,找到一个空闲的办公位置,通知管理人员,随后其所有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连接等均可自动转移到其所在的办公位置,这些功能均可由自动布线技术高效率完成。)

  5.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也称计算机无线组网技术,其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摆脱了线缆的束缚。采用此技术可节省线缆开支,且避免线缆端接的不可靠性,同时又可满足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更换位置的要求。

  6.数据卫星通信技术数据卫星又称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s.其发展的本质是将通讯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 同时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7.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电视信号由前端向用户端由上而下的正向发送(下行传输), 同时也可实现电视信号由用户端由下而上的反向发送(上行传输)。它不仅可以传输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还可使CATV电缆电视传输线路改造为可以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今后实施“三网合一”(电视、电话、计算机)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接口。

  四、结 语

  准智能小区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小区还微乎其微,相信随着激光通信技术、机器人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虚拟社区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的产生和应用以及我国人民住宅状况的发展变化,智能化小区的内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智能小区的设计也将被推动到新的高度、探索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19:2000-《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S]

  3.张瑞武主编 智能建筑

延伸阅读:智能小区 设计 系统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