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浅谈二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

2010-01-05 13:32    【  【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着重论述了二灰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为确保高等级公路的施工质量,对二灰稳定土底基层的路拌法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二灰稳定土;路拌法;施工

  引言

  二灰土是用石灰、粉煤灰和土三种无机材料,按一定比例,通过专用机具,加水、拌和均匀、再摊铺碾压成型的一种路面结构层。它的具体名称视所用土的不同而定,二灰与砂砾称二灰砂砾土,二灰与碎石称二灰碎石土,二灰土与细粒土称二灰土,二灰与工业废渣称二灰渣。二灰稳定土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科学组织施工,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二灰土结构来。否则,就会出现弹簧、起皮、开裂等常见病害。因此在二灰稳定土施工中要进行严格控制。

  1、原材料控制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在选材上应做到质量经济比较,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

  石灰:要符合Ⅲ级以上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采用消解后的石灰,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予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粉煤灰:粉煤灰在二灰土施工中,在石灰的激发下,有慢性固结作用,使后期强度有较多的增长。因此,应选用较细的,比表面积大的烧湿量小的粉煤灰,不应含有团块,腐植质或其他杂质,其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不小于70%,烧失量不大于10%,比表面积大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超过35%,场地集中堆放的粉煤灰,予以覆盖,以避免扬尘或雨水冲刷。在运输时保持潮湿,并加盖蓬布,以防止粉末飞扬,产生污染。

  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2-20的粘性土(亚粘土),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10%的土不得使用。土中碎石、砾石颗粒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当地土质情况,多做试验,多比较,同时考虑工程成本进行优选。

  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2、施工过程

  2.1施工参数的确定

  在高等级公路的施工前首先要选出一段试验段,通过试验路段施工确定以下几项内容:

  计算用土量。根据公式1-1计算土的松铺厚度。根据稳定土的宽度及计算出的厚度和所用车辆的吨位,计算出每车土的摊铺面积。

  公式1-1:

  H=ρ0Ph(1+ω)K/ρ

  H-原材料松铺厚度;

  ρ0-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p-原材料干质量与混合料干质量之比;

  ω-原材料含水量;

  ρ-原材料湿松密度;

  h-混合料压实厚度;

  K-混合料压实度。

  计算粉煤灰(白灰)用量。根据公式1-1计算粉煤灰(白灰)的厚度,根据粉煤灰(白灰)的松湿密度及宽度和车辆吨位,计算每车粉煤灰(白灰)的摊铺面积。

  确定最佳的集料配合比与松铺系数

  确定合理的作业长度及铺筑厚度;

  确定施工机械的配套情况;

  确定摊铺及碾压机械的施工操作系数、集料含水量、密实度。

  2.2路拌法施工工艺

  二灰稳定土施工工艺流程。

  2.2.1准备下承层

  二灰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密实,高程、宽度、横坡度符合设计规定,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2.2.2测量放样

  恢复中线桩,并在两侧边缘外设指示桩,标出二灰稳定土层的边缘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2.2.3备料

  粉煤灰的准备,如采用湿的粉煤灰应在使用前几天运到现场,以便滤水,干的粉煤灰应在装运前适当加水运送或用封闭车辆运输,以免扬灰。堆放时必须使粉煤灰含有足够的水分(含水量15%-20%),以防飞扬,特别是干燥多风季节更应使料堆表面保持湿润或加覆盖。

  2.2.4摊铺

  上料时指派专人在现场指挥,按进料顺序并考虑均匀布置的原则,分别指挥车辆分块卸料,并及时用平地机或推土机摊平,不足部分补齐,多的推走。二灰土的上料顺序为土、粉煤灰、消石灰,二灰渣的顺序为粉煤灰、消石灰、二灰渣。运输和摊铺按工艺流程图的层铺法进行。第一种材料摊铺均匀后,先用推土机排压1-2遍,然后再运送并摊铺第二种材料;同样在第二种材料层上铺第三种材料。

  2.2.5拌和及洒水

  路拌法的拌和是在三层料都摊铺好后进行。工地上使用的是两种拌和机械,一种是稳定土拌和机,一种是拖拉机带铧犁加缺口圆盘耙。二灰渣最好是先将细料拌和一遍。拌和原则是先干拌,后洒水至最佳含水量湿拌。使用拌和机拌和时,是先干拌1-2遍,后湿拌2-3遍。使用拖拉机时,是先干拌2-3遍,后湿拌5-6遍。拌和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严禁拌和层底部残留素土夹层,应略破坏下承层表面1cm左右,不宜过多,以利上下层结合。拌和过程中及时检查含水量,如含水量不足则用喷管式洒水车将水均匀地洒在干拌后的混合料上,在考虑风干,在蒸发风干,蒸发的情况下,控制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在拌和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拌和深度,使全深度拌和均匀。撒的混合料上,在考虑风干,在蒸发风干,蒸发的情况下,控制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在拌和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拌和深度,使全深度拌和均匀。撒水车起撒处和调头处应超出拌和段2米以上,防止局部水量过大。混合料要色泽一致,无灰条、灰团和“花脸”,并且含水量适当。拌和时应注意杜绝夹层及接头处漏拌。

  2.2.6整形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平整过程中应避免薄层补贴,尽可能采用刮削平整,用拉线检查控制标高,横坡。初步整形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进行补料或减料,松铺系数经试验段确定。然后用平地机、拖拉机或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重复以上步骤。

  2.2.7碾压

  整平符合要求后,立即压实成型。碾压应遵循先静力稳压,后振压,再静压的原则压至规定的压实度。

  ①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订碾压方案,应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②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1%-+2%)时,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8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一般需要碾压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

  ③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④碾压过程中,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⑤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⑥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

  2.2.8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生石灰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2.2.9养生

  二灰土强度的形成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层的湿度和养护温度。养生过程对二灰土的强度增长,防止早期开裂,板体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往往被忽视,因此,应做好保湿养生工作。保湿养生,养生期宜不少于7d。养生应及时,在碾压结束压实度检验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

  ①二灰稳定土底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二灰稳定土碾压完成后,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养生7d后铺筑上层二灰稳定土。在铺筑上层稳定土之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在铺筑上层稳定土时,宜在下层表面洒少量水。底基层养生7d后,方可铺筑基层。

  ②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③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潮湿。

  ④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二灰稳定土层上,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二灰稳定土层上,不能封闭交通时,应限制重车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km/h.

  3、结论

  由于二灰土具有后期强度高,较好的扩散应力作用,以及在形成过程中,内部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形成致密整体,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冻性,并且二灰土具有废物利用,有利于环保等优点,因此,二灰土在公路施工中广泛被使用。所以控制好二灰土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对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施工 基层 稳定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