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8 14:16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得到了人们普遍地关注和广泛地运用,而最能体现智能化建筑的要数机关办公大楼。当今社会已跨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时代,为了提升政府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因此,为机关办公大楼里的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生活和办公空间是完全必要的。本文针对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设计的构成、功能和主要特点,主要介绍了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引言
据了解,目前对智能化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对此都有各自的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定义。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与它们的最优化组合。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对智能化办公大楼概念的诠释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的活动,我认为加上“节能”这一概念,才算是对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化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解释。
我机关智能化办公大楼在当初建筑商的设计理念和市领导的决策下,于2006年建成并获鲁班奖。我机关办公大楼是在建筑平台上,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一是楼宇自动化系统(BA),二是通信自动化系统(CA),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这三大系统和建筑物本身构成了整个智能化办公大楼。当然,智能化办公大楼不仅仅是包括这三大系统,它还包含许多其他系统,如安防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化系统等。
这三大系统的构成庞大而复杂。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用来管理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工具有效地处理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办公大楼的通信自动化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之一。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卫星接收及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无线信号中继系统等,各系统能确保通讯的快速、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等。而真正体现智能决策的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它是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IBMS)软件来实现的。
IBMS系统软件是面向楼宇自动化、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监控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软件。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IBMS软件为智能化办公大楼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背景音响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室系统,机房系统等传统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
采用IBMS软件,监控人员可以通过自己桌面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监视,可以看到现场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大楼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等等,能实时监视、控制各设备,监控员可以直接在界面上进行操作,有效地控制任何一个设备的运行。如果发现某个设备或关键点有异常,系统会以报警、事件的形式,及时地在页面上用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并且都会以历史数据的形式转储到数据库中,同时还可自动发送邮件、短信服务,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库查询、报表打印功能。监控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查询和打印数据报表,设置共享打印机,把有用的信息打印出来并存档。
采用IBMS软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访问控制。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登陆后,就可以完全像本地一样操作IBMS软件界面。这对管理人员非常方便,就是出差在外,也能随时掌握办公大楼内的所有系统的实时状态,非常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以往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往往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所增加的设备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集成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不仅节约了投资,方便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管理者的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三年多的实际使用情况表明,智能化办公大楼确实给机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好处,使机关工作人员在舒适、方便、高效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先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没有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只能依靠厂方提供;智能化监控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有时还得到现场手动操作;当初为了节约成本,购买的易淘汰的设备,以至于造成设备的维修、更新、升级成本加大;当初的设计并不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造成先进设备的闲置,成为了摆设。当然,这些并不能完全地以点盖面,因为我国的智能建筑在不断地改进并走向人性化、规范化和成熟化。从我机关办公大楼使用的情况来看,不仅仅存在着设计者和决策者主观上的目前已无法改变的一些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客观上极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运行环境上存在的不足
我机关办公大楼目前的网络配置是:10M/100MInternet环境;服务器:Pentium42000MHZ及以上,内存2G;工作站:Pentium41000MHZ及以上,内存2G.因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够,服务受到限制。通讯协议不准确,接口不能满足需求,较大的延时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等。对网络线路的预留不足而导致使用、扩展的不方便。对软件环境只要求WindowsXPPro或Windows2000;Windows2003;MicrosoftIIS4.0以上的版本,有时软件和硬件之间在运行环境的要求上有冲突。老的产品只能运行在老的操作平台上,如:Windows98,而另一些系统使用的产品必需在WingdowsNT或其它操作平台上,由此给工作的实施带来麻烦。机房环境除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供电电源的质量(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接地地线,电磁场和振动等项技术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在机房的工作人员对照明度、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速度、噪声的要求。计算机属于贵重精密设备,它用于重要部门时,又属于关键和脆弱的工作中心。因此,它又常常是安全保卫的重点。但目前由于领导的不够重视,对消防、安全保密要求不够高,机房存在着管理制度不严的现象,比如:闲杂人员的进入,进出机房不换鞋,没有防尘、防潮、防辐射设施等。给机房里的设备以及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缺乏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计划
作为智能化监控人员目前要做的是维护好现有设备和软件,更好地为机关服务。系统设备及软件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是保证系统完好的不可分割的环节,也就是说,要科学地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仅仅靠被动的检修和保养是不够的,还必须为正确使用这些系统,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且要特别注重人员的培训。要让操作人员知道,在运行集成系统前,检查线路,必须保证各个子系统运行正常。电脑上不准随便安装其他软件,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设置密码安全管理模块,只允许验证合法的监控员进入界面,对数据完整性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数据被中途篡改或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
智能化系统的维修保养,要注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软件及设备性能特点制定不同的软件及设备的升级、维修保养计划和标准。建立软件及设备维修保养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完整的维修图纸,历史记录等文档,软件及设备预测性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维修的工作量,这样使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尽管软件会根据事先输入的数据,监视任意设备,当该设备需要保养、维修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通知用户,在设备出问题之前,进行双机双备,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过目前的在岗的维护人员很难做到这一点。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这是对未来智能化办公大楼整体上的要求,而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则是管理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它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水平。我们不仅要学会科学地应用和维护好现有的软件,而且还要针对当前智能化办公大楼存在的不足,对IBMS软件的弊端作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
系统软件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操作方便,采用中文图形界面,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系统具有处理声音及图象的能力;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便于多次升级和支持新硬件产品;应具有可扩充性,用机环境要适应不同层次用户及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和资金
随着智能化办公大楼实施项目和设备的增多,大楼每天消耗大量的能源。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和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弱电子系统所用能源虽然有限,可是设备的陈旧和老化,设备的维护保养成了主要的节能问题。安保系统所用的摄像机清晰度不高,显示器老化造成画面变色模糊,起不到监控的作用;综合布线的不合理给扩展造成困难;消防控制的不合理联动造成其它设备运行不正常等等。由此可见,机关办公大楼并没有真正达到智能化,或者是有智能却不能用智能。要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和智能的问题,只有更换现有的老设备,发展具有节能的技术和产品,可这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目前倡导节约型机关的呼声下,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虽然目前由于信息技术与建筑本身完美的结合使政府办公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我国智能化建筑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关办公大楼的智能化将基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化的设计更趋合理和人性化,在管理上也应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学化。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