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4 09:21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2008年以来,各地乡镇医疗机构紧跟城市改革的步伐,纷纷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经过一年多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并非一“招”就灵——许多乡镇医疗机构在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疑难,不少基层药品批发企业亦面临生存挑战。针对存在问题,笔者开不出万能的药方,但想就此做一些剖析,与业内人士分享交流。
现状:小企业苦苦挣扎
首先,很有必要关注一下基层药品批发企业的经营现状。
全国基层药品批发企业大多于2004年通过GSP认证,并于今年通过GSP证书到期后的重新认证。大多数基层批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均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企业是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药品质量管理,确保公众用上放心药、合格药、实惠药。
自2003年全国基层开展农村“两网”建设以来,各批发企业积极参与基层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基层批发企业纷纷建立配送中心,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和办公场所,并对基层乡镇医疗机构和农村诊所进行逐一摸排,划分片区,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覆盖基层县城区及所有乡镇、村的药品供应网络,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药品供应方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重大疫情的药品储备任务。无论是在“非典”时期,还是目前甲流等重大疫情危及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时刻,企业都克服重重困难,基层批发企业亦发挥了一定的网底作用。
然而,由于商品经济起步较晚、经营市场狭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基层药品批发企业数量少、整体规模小、市场份额小、医药大物流未形成规模。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积极应对,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努力拓宽销售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2008年全国对乡镇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以来,基层绝大部分批发企业都没能中标,个别企业即使中标,中标的品种也很少,份额日渐势微,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销售区域缩小、销售量下滑、在本地区医药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等状况,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苦苦在破产边缘挣扎。
待解:困难集中地带
问题1:出现低价恶性竞争 目前,基层乡镇医疗机构使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存在“价格第一”的不良倾向,对药品生产厂家和药品质量不够重视,导致一些价格低、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药品流入医院。而一些投入大、品牌好、质量优的药品,难以在低价竞争中占得优势,不得不退出原先拥有的市场。
药品作为一种治病救命和维护人们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其质量和疗效应当是放在第一位的。“质量合格”是指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药品检验符合国家《药典》要求,但是这样的合格,不过是产品被称为“药品”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已。一些大型药品生产企业无论是原料的购进还是具体的生产工艺,都尽量采用最好的,这样就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药价相对于同类药品来说也会偏高一些。如果以“低价”作为招标的决定因素,就使药品招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价格之争——有的投标企业在竞标过程中故意压低价格,出现了不合理的低价恶性竞争,而这些企业中标后并不按照中标价配送,中标药品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用药需求,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问题2:受困于“招标招高” 下沉到基层认真调研不难发现,同种规格的同种药品在不同医疗机构的销售价格不一,有的甚至过于悬殊;许多品种的销售价均高于零售药店,“招标招高”现象普遍存在。患者是药品的真正消费者,而作为招标方的医疗机构,长期以来实行“以药养医、药品加价”,一些低价药即使中标了,因为价格低廉,医疗机构不用或少用,转而更多地使用高价药品。
问题3:外地药企侵占本地市场 由于基层医药商业企业规模较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外地强势企业在集中采购招标时一味压低价格取得地区配送资格,抢占了基层地区的大部分市场。而这些外地企业中标后并没有便宜的中标药品供应,实际配送的药价往往高于招标价,最终结果是,基层老百姓仍然没有真正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问题4:基层配送不够及时 特别是量少而又急需的药品,一旦断货,中标的外地企业因路途遥远,配送成本高,不愿随时配送。就算是不惜血本,有心配送也鞭长莫及。断货却得不到及时供应,在乡村医生当中反应普遍且强烈。
问题5:药品质量安全得不到全效保证 由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的药品,中标企业将药品送到乡镇卫生院后,因没有专用的药品仓库和保证药品质量的储存设施,有的就将药品直接堆放在卫生院门口,没有地架,更谈不上空调等温湿度调控设施了。有的甚至在太阳下暴晒,根本不符合药品储存保管要求,药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问题6: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巨大风险 医药经济是市场经济,药品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药品价格上涨时,医疗机构仍然要求企业按中标价格供应,企业往往是低于成本价供应,亏损现象时常发生。各医疗机构在用药习惯上存在差异,不少医疗机构习惯用药品种不在招标药品之列,从而导致医院不接受企业购进的大量中标品种积压的情况发生。而医疗机构药品用量的不确定性,亦使企业无法储备合理的库存,眼看着一些品种过期浪费;库存不足时,企业又要承担医疗机构的高额采购差价。
问题7:基层应急储备难保障 基层药品批发企业一直起着主渠道的“蓄水池”作用,它们承担着疫情防治、抗洪抗震等特殊情况下对基层各类应急药品的储备、供应任务。而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又多由外地中标强势企业配送,结果是:本地药企储备的应急药品大量积压,白白过期浪费。企业经营上的困难,也为保证应急药品储备充足制造了一定困难。
前路:基层应有基层特色
基层药品批发企业从保证质量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药品,实事求是地反映药品价格,而且还具有及时方便、周到服务的优势。如果在集中招标采购中仅仅因为价格比不过外地企业而不能中标,这样不仅使当地医药公司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扰乱了基层市场,导致无序恶性竞争。基层本地企业正常的运行难以维系,职工队伍不稳定,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基层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促进基层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解决就业,增加当地税收,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乡镇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乡镇医疗机构使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以“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为原则,综合考虑药品的疗效和质量、价格、生产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当地群众和医疗机构用药习惯,建立健全以保证药品质量为前提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真正体现“优质优价”。要通过调研确定中标药品的价格和产地,对同一类药品划分不同的质量层次,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评标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用药需求。坚决杜绝恶意中标行为,确定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招标品种的使用比例,使人民群众真正从中得到实惠。
2.遵从市场规律,对药品进行合理定价。在进行药品价格管理时,不能一味降价,而要充分考虑生产的各项成本要素,在限定药品最高零售价的同时,还应对基本药物品种核定生产成本制定最低限价。
3.充分利用基层现有资源,建立完善、方便、快捷的药品供应网络。结合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药品管理法》要求并在销售过程中具有质量保证的本地企业资源。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对本地企业予以扶持和政策倾斜,适当扩大本地企业中标的比例。
4.适当集中中标企业和品种,促进基药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便于企业建立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降低企业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在合法合理的原则下,适当集中中标药品企业,扩大各企业招标品种的范围,尽量考虑本地企业销售量大的普遍受欢迎的代理品种,更好地满足本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需求。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加大对本地药品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利润少、用量小的特殊药物,以及急救药物的生产、储备,保证基本药物供应储备充足。
5.规范招标买卖合同的订立。明确中标企业的合同采购数量,要求各医疗机构认真履行合同,确保药品货款的及时承付,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储备药品。
6.让快捷方便的售后服务彰显基层特色。基层药品批发企业在规模上无法与大城市的大批发企业比肩,但小企业有小企业的优势,最起码基层药品批发企业拥有地缘之利,还有人气之先,应将售后服务做到位、做出色。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