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沉井基础施工时在地面整体预制沉井下沉

2010-09-16 13:41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施工时在地面整体预制沉井达到强度后挖土下沉。

  铺垫:对沉井位置进行测量定位,平整场地并在沉井制作范围内铺30cm厚砂卵石垫层,分层洒水夯实,振压密实。采用铺承垫木方法,避免沉井砼在灌注后,而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前产生不均匀沉降使沉井结构开裂。承垫木采用250cm×20cm×l6cm的枕木,枕木对称摆放,对称枕木中心连线必须通过沉井中心,对称的枕木应编上相同的号码,枕木间隔20cm摆放。铺设垫木时应使顶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用水准仪找平使高差在10mm以内,垫木摆放时要先在纵、横轴中心线上摆放两组定位枕木,然后对称摆放其他枕木,枕木缝之间用砂填平。

  预制沉井:按设计施作沉井钢刃脚,待钢筋绑扎好后,在垫木上立沉井内外模和支撑,井壁外侧设双排钢脚手架作施工平台。模板制做完后,严格检查其尺寸,然后浇注砼,采用起重机配合吊斗运送混凝土,砼倾倒高度超出2m时设溜槽以防离析。浇注砼时一定要分区、依次、同步、对称进行,避免砼面高低相差悬殊,压力不均匀而产生基底不均匀沉陷,砼按规范要求振捣密实,不允许发生漏强和过振。

  抽垫: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抽垫。抽垫时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设专人统一指挥。当抽出几组空档后,即可回填,以后每抽出一组即回填一组。回填材料选用砂夹石并应分层洒水充分夯实,其回填高度的决定,应使最后分配在定位垫木上的重量不压断垫木及垫木下的承压应力不超出原地面极限承压应力。抽垫过程中应在沉井上下左右各设测点一个,观察其下沉情况。如果在抽垫过程中发生倾斜、回填的砂夹石挤出、垫木压断、下沉量急速增加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挖土下沉:待沉井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模板对井壁进行详细验收,发现缺陷要认真处理,然后四面弹十字中线,从刃脚到顶画出标尺,在沉井顶部弹线路中线与法线。下沉前认真查看地质钻孔资料,了解地质分层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在下沉前在沉井外壁涂机油,以减少下沉时与土的侧向摩阻力。下沉时严格按设计采取排水或不排水下沉,采用卷扬机配合抓泥斗出土。下沉施工时先在中部下挖40~50cm,并逐渐向四周对称、分层、同步地扩挖。沉井在下沉过程中随时进行测量,并进行下沉系数计算,保证下沉速度和垂直度,挖土时对称进行,刃脚处不得挖土,发生倾斜达到5cm时立即停止取土下沉,进行纠偏。当第一节沉井顶距地面0.5~1.0m时,再在其上按照设计预制第二节沉井,达到设计强度后继续下沉,其他节沉井以此类推。

  沉井封底: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并清除沉淀淤泥后,应进行沉降观察,8小时内沉降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封底。封底采用垂直导管法灌注水下砼封底,在井孔内垂直放入多根内径为200~300mm的钢制导管,导管数量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应使各导管有效灌注半径互相搭接,并盖满全部基底。管底距基底面30~40cm,在导管顶部接一漏斗,在漏斗颈部安放球塞,并用绳索系牢。漏斗内盛满陷度较大的砼,用砍球法灌注砼。在灌注砼过程中,对于导管断裂、接头漏水、球塞卡堵等常见故障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井孔填充和封顶:填充前,先将井内积水抽干,并清理封底砼表面的浮浆,按设计填充片石砼或砂夹石。片石间净距不小于15cm,最上层顶面覆盖25cm以上的砼层。施工采用起重机配合吊斗运送混凝土,插入式振捣捧捣固。

延伸阅读:施工 强度 钢筋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