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岩土工程师复习指导: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

2010-09-16 13:43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系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进行孔底清理,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成柱。其特点是成孔不用泥浆或套管护壁,施工无噪声、无振动,对环境无泥浆污染;机具设备简单,装卸移动快速,施工准备工作少,工效高,降低施工成本等。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采用长螺栓钻成孔灌注桩工程。

  一、材料要求

  1、水泥

  用425号矿渣水泥或普通水泥。

  2、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

  3、石子

  卵石或碎石,粗径5~32mm,含泥量小于2%。

  4、钢筋

  品种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5、外加剂、掺合料

  根据施工需要按试验确定。

  二、主要机具设备

  采用LZ型或KL600型长螺旋钻机,带硬质合金钻头。另配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浇筑系统设备。

  三、作业条件

  1、地质资料、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已齐全。

  2、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场地已平整,对影响施工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适当处理,并有排水措施。

  3、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就绪。

  4、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施工前已复核桩位。

  5、在复杂土层中施工时,应事先进行成孔试验,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

  四、施工操作工艺

  1、钻孔机就位时应校正,要求保持平整、稳固,使在钻进时不发生倾斜或移动。在钻架上应有控制深度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2、钻孔时,先调直桩架挺杆,对好桩位;启动钻机钻0.5~1.0m深,检查一切正常后,再继续钻进,土块随螺栓叶片上升排出孔口,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提钻,检查成孔质量;即可移动钻机至下一桩位。

  3、钻进过程中,排出孔口的土应随时清除、运走,钻到预应深度后,应在原深处空转清土,然后停止回转,提钻杆,但不转动,孔底虚土厚度超过标准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4、钻进时如严重坍孔,有大量的泥土时,需回填砂或粘土重新钻孔或往孔内倒少量土粉或石灰粉。如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应注意避免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5、清孔后应用测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深与孔深之差值,一般不应大于100mm。如清孔时少量浮土泥浆不易清除,可投入25~60mm的卵石或碎石插实,以挤密土体。

  6、钢筋笼骨架应一次绑好,并绑好砂浆块,对准孔位吊直扶稳或用导向钢筋,缓慢送入孔内,注意勿碰孔壁。下放到设计位置后,应立即固定。保护层应符合要求。钢筋笼过长时,可分二段吊放,采用电焊连接。

  7、钢筋笼定位后,应即灌注混凝土,以防塌孔,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为8~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和坍落度,应适当调整砂率,掺减水剂和粉煤灰等。

  8、桩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分层振实,分层高度一般不得大于1.5m,用接长软轴的插入式振动器,配以钢钎捣实。浇筑至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便在凿除桩顶浮浆层后,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9、桩顶有插筋时,应使垂直插入,防止插斜或插偏,保持有足够的保护层。

  10、冬期气温在0度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加热保温措施,在桩顶混凝土未达到40%抗冻临界强度前,不得受冻。雨期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防雨、排水措施。桩成孔后立即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以避免桩孔灌水造成塌孔。

延伸阅读:钻孔 清理 钢筋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