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组织实施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的通知

2009-10-19 13:21    【  【打印】【我要纠错】

建办人函[2009]852号

有关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根据国家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计划,现就组织实施“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指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力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培育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村镇建筑工匠”。当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农村危房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村危房改造近80万户,完成工作目标需要大量的村镇建筑工匠。同时,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村镇建筑工匠培训任务紧迫而繁重。开展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稳定就业形势、支持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房建设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切实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的组织领导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工作量大面广,工作复杂,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成立“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小组,统一负责全国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各实施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小组,负责本地区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考核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调动培训机构和农民工积极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三、认真做好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的实施工作

  今年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计划为88400人(见附件1),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为做好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我部制定了《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见附件2,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施办法》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请于2009年11月15日前将培训机构名单和培训人数落实情况报部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小组,2009年年底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小组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村镇建设司

  邮政编码:100835

  电  话:(010)58933100  (010)58933186

  传  真:(010)58934517  (010)58933123

  附件:

  1.2009年“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计划表

  2.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九年十月九日

  附件1

2009年“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计划表

  单位:人

省 份 培训计划 
河 北 6000 
山 西 3000 
内蒙古 5000 
辽 宁 1000 
吉 林 2000 
黑龙江 3000 
安 徽 7000 
江 西 4000 
河 南 9000 
湖 北 5000 
湖 南 5000 
广 西 2000 
海 南 400 
重 庆 5000 
四 川 8000 
贵 州 4000 
云 南 5000 
西 藏 2000 
陕 西 2000 
甘 肃 2000 
青 海 2000 
宁 夏 2000 
新 疆 30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000 
合  计 88400 

  附件2

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管理,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是运用阳光工程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农房建设技能培训,为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提供合格技术人才。

  第三条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以农村建筑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培训机构实施、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设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项目小组(以下简称项目小组),负责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的组织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小组根据本地区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每年年底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小组申报下一年培训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小组审核后,报农业部列入全国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并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小组协调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将培训计划分解到市(区)县实施。

  第六条 承担村镇建筑工匠培训任务的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备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类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一定数量的有施工生产管理经验和理论教学经验的师资等基本条件;

  (三)熟悉农民工教育培训特点,具有较好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基础和业绩,管理规范,信誉良好。

  已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机构可优先入选。

  第七条 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向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报告应当明确培训人数、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目标等内容。

  第八条 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名单和培训任务进行初审后,报同级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批并报省级项目小组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小组汇总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小组。

  第九条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对象:

  (一)有两年以上建筑施工从业经历的返乡农民工或在城市尚未找到工作的农民工;

  (二)在农村从事农房施工两年以上的农民工;

  (三)建设类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

  第十条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工种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为主,内容以简单适用为原则,重点培训安全常识、测量技术、砌筑技术、抹灰技术、木工技术以及小型机工具的使用技术。

  第十一条 培训时间原则上不低于150个学时,实际操作训练时间应不少于总培训时间的70%.

  第十二条 培训教材应采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的教材,也可采用《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材》和《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学片》等通用教材。培训机构要加强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教材建设,丰富适合农房建设特点的教材内容。

  第十三条 培训机构应根据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要求,结合培训教材的内容,科学编制培训方案,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账,详细记录参加培训农民工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培训时间、就业去向和联系方式等。

  第十五条 对完成培训的农民工,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引导他们优先有序进入当地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市场。

  第十六条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资金的申报、拨付、使用和管理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培训质量和资金安全。

  第十八条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实行项目责任制,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对培训任务的申报、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

  第十九条 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抽查。对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贴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并报请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取消其培训资格。

  第二十条 年度培训任务完成后,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在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指导下组织考核验收,重点查验培训台账和补贴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小组要汇总本地区培训情况,及时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小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小组要定期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