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建设趣闻 > 正文

建筑摄影再塑建筑设计文化的表现力

2012-11-07 18:14  自由建筑报道  【  【打印】【我要纠错】

  一、用镜头阅读建筑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推荐的《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一书已正式出版。作为该书的策划及主编,笔者以为这是组建于2004年、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一项极有意义的学术活动,其意义至少凝聚在全球化视野及本土化行动上。

  感受中国建筑摄影师的创作意境与作品的文化大度,在《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中能深刻感受到,该书不单纯是建筑摄影师作品的荟萃,更凝聚了创作感言,其中不乏他们对建筑的体会,不乏他们独到的建筑文化视角,读懂它们对建筑师看城市、建筑师看自身的作品、让公众理解建筑都会有好处。该书触动笔者的不仅仅是作品恰到好处的光影及准确的建筑表征,更在于作品所体现的建筑摄影师的“诗眼”与“画境”。据笔者所知,国内专门出版推介建筑摄影师的书很罕见,从此种意义上,该书填补的不单单是建筑摄影人群体队伍的“空白”,更在于向世界展示了一批有造诣的中国建筑摄影师专业队伍,是他们创作了中国建筑传播的影像技艺与美学。正如一位摄影家所言,“没有了意境和思想,拍摄建筑只能成为结构的示意图。”

  作为中国建筑摄影师群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更为集中而准确地用24位成功的建筑摄影师的作品及理念为读者展示了实用的、可操作性的示范,这种以传统与现代建筑项目为基础的作品档案十分切合初学者及爱好者的实际。尽管《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向读者展示了坚守在建筑摄影岗位上一批中青年优秀摄影师的作品,但笔者也认为,由于建筑摄影创立的时间尚短,在诸多方面有待丰富。它至少要求每一位优秀的建筑摄影师不单纯地从商业摄影或艺术摄影去把握建筑,而要树立起建筑艺术修养观。通常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音乐不是融解了的建筑。如由于摄影师对建筑的熟悉,也会造成负面的某种影响,追求比建筑本身更原创的摄影作品,很容易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忘记了建筑的艺术性、环境美感及其实用功能。虽然建筑不会教人道德或不道德,但建筑确实相当程度地表述了创作者的态度。“好与差”作品的分水岭在于摄影师能否具备建筑师的“眼”,能否真正懂得所拍这项作品的含义。

  二、中国建筑文化传承离不开建筑摄影的力量

  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文化,任何一种建筑设计活动,无论在哪个空间维度和时间节点,都要追求文化自觉与自信意义上的美感认同,建筑摄影是极为重要的表达方法。优秀的建筑摄影作品,不仅会带给建筑师们若干启示,也会使更多的建筑师们真正相信并欣赏建筑摄影的力量。

  如果从建筑摄影服务于建筑设计及商业文化的角色看,建筑摄影富有更强的传播意义:

  1.关于建筑记忆。建筑之所以被称作“石头的史书”、“凝固的音乐”,主要指它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仅碾碎了如梭的岁月,也碾碎了不少“石头的史书”,现在人类所能看到的高楼杰阁、玉宇琼台仅仅是万千人类文明殿堂的绝小部分。所以,记录失去的建筑照片就充当了最好的手段和工具。1999年罗哲文、杨永生主编《失去的建筑》一书的出版,为重温历史、研究建筑文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如今两位文化大师已仙逝);2002年黄延复编《图说老清华》以1909年~1952年的“老清华”为例,用图片全方位描绘了老清华历史的一个清晰而简单的轮廓,它使学于清华、长于清华这所一流学府的各界名流的历程得到客观记述,是极为生动和感染人的清华校园文化;再以上海近代公共建筑为例,20世纪20年代以来,历代中西文化、南北地域文化不断融合,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开发建设高潮,在公共建筑上留下了一批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像外滩近代建筑群的庞大与精美,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对于这些老建筑,应记录的不仅仅是趣闻与故事,更要有原汁原味的历史图景。这一切怎能离得开建筑摄影的记忆与感染力?

  2.关于建筑评论。在建筑传播中建筑评论或称建筑批评是极为必要的。别林斯基曾说过:“关于伟大作品的评论,其重要性不在伟大作品本身之下。”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赖以存在的社会与环境,对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与过程,以及所有涉及支撑建筑师、培养建筑师的制度与体系的鉴定和评价。在诸多表现形式中,建筑摄影是绝好的形式。借助建筑摄影作品,建筑评论家用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目光,洞察并评点出建筑的实用、功能、美观、安全等指标,并使之上升到精神与文化层面。单纯从摄影创作讲,摄影批评起到的是“磨刀石”的作用。事实上,当建筑摄影针对建筑作品进行评价时,总会引起建筑师对自己创作理念与行为的再认识,建筑摄影批评本身就是一种促进,从客观上通过图片起到提高公众的建筑艺术欣赏水平的作用。与建筑创作共同的是,建筑摄影批评也讲首创性和客观性,它对建筑创作本身的丰富与发展、探讨与反思、审美与警醒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因此,要研究有效开展建筑摄影批评的建筑评论的方式、方法,并培养起专门的建筑摄影作者队伍。

  3.关于建筑师的“摄影之眼”。建筑大师崔恺认为:“建筑师的眼睛与摄影家的眼睛有所不同,摄影家多以拍摄对象为素材去表现自己的审美价值,而建筑师多以摄影为手段去记录自己对拍摄对象的感知和认知;摄影家满足于抓拍那光、色、物完美结合的一瞬,建筑师更注意物在光、色及周围环境中的和谐表达,他们在瞄着外观造型的同时,脑子里却想着与平面、剖面,甚至细部是什么关系……”建筑师沈瑾认为:“建筑和摄影都可理解为视觉语言的表达,摄影变成了建筑师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建筑与摄影同样是光的营造,形、色、质视觉信息的三大要素都要靠‘光’来表现。”路易斯?康说过:“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建筑抽象的形式美同样通过摄影来表达,甚至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建筑摄影。摄影带我进入更真实与开阔的视野,建筑师的视角应向两端延伸,城市比建筑更重要,建筑学不仅是致用之学,建筑学更是广义之学。”

责任编辑:风信子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