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7:46 自由建筑报道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据厦门日报报道,厦大建筑系教授王绍森最近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这位安徽人的设计,以闽南地方性和谦虚的“弱”建筑风格而闻名,他和同事为厦大图书馆设计的“双手合掌”,为的是和与之相对的南普陀寺建立良好关系。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由中国建筑学会首次评选,当选建筑师包括齐康、吴良镛、何镜堂、彭一刚等,47岁的厦大建筑学院副院长王绍森是厦门地区唯一入选者,福建总共有4位。
“弱”建筑:服务于实际需求
1995年,从合肥工大来到厦大的王绍森发现,不仅他要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人生,连他的建筑设计风格也将面临一次变革。
“怎么那么花?!”王绍森昨天回忆他对闽南建筑的第一反应时说,这和他之前擅长的徽派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如果要用中国画来比喻建筑风格的话,那么,徽派建筑更像是水墨画,白墙黑瓦,闽南建筑则更像是油画,色彩斑斓。
不过,这位安徽人很快成为陈嘉庚建筑风格的拥戴者,现在屹立在厦大芙蓉湖畔的嘉庚主楼群,是王绍森来到厦大的第一件作品,是他和厦大建筑系老前辈黄仁等人的设计。
但是,这一包括一幢主楼、四幢从楼的建筑群一度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嘉庚风格”,批评者说,它不像嘉庚建筑。
现在看来,王绍森从未屈服这种批评,他说,我们对建筑风格的继承,并不是照搬照抄,拘泥于固有形态,“只要抓住嘉庚建筑的精神综合和开放,就是继承”。
他因此把自己的设计称为“弱”建筑,所谓“弱”,就是要脚踏实地建筑要踏踏实实地服务于衣食住行的需要,因此,这位建筑师曾带领学生撰写厦门气候手册,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奇怪了。
王绍森的“弱”建筑随着他的探索,变得越来越强势王绍森和同事去年完成的厦大图书馆三期扩建设计方案,达到一个新高度已经大胆地摆脱框框套套,以中国阙和西方山墙来诠释嘉庚建筑风格的精髓。
王绍森的弱建筑还有另一层含义,他说,建筑不要太张扬,要谦虚些,再谦虚些,要充分分析周边环境。这个设计思想在厦大图书馆扩建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厦大图书馆一侧的大门,正对着南普陀寺,王绍森一方面降低建筑高度,另一方面,他在建筑上设计了一个“双手合掌”的形状,为的是和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
“若”建筑:将激情融入设计中
不过,对于厦大老师来说,认识王绍森还是从他设计的厦大西村教工宿舍群开始,这一次设计,对王绍森的建筑师的名声,是一大考验。
厦大一位老师说,刚搬进去那会儿,不少人每天都在骂设计的建筑师:这么好的地点,怎么能设计出这样的房子邻近的两家的门一齐打开,就会碰在一起;没有面向大海的落地窗,厅那么大,房间那么小!
王绍森也听到这些批评,他昨天说:有老教授亲自打电话来骂。
这位办公室里挂着“戒、定、慧”座右铭的设计师直面这类批评,他说,他通常会心平气和地解释他的主张,譬如说,没有落地窗,是从环保角度考虑,王绍森说,不少人听了之后会说,似乎有点道理。
这位自信的建筑师在建造“弱”建筑的同时,也在追求“若”建筑:建筑要将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在一起,即要把类似“人来疯”的激情融入设计中。
厦大翔安校区的学生活动中心,就是王绍森“若”建筑处理方式的体现,他让道路从建筑中穿过,在道路上面,是一个可以往下望的类似“天井”的洞。
在设计时,王绍森的脑海里有一幅浪漫画面:女生走过,或许有男生在二楼静静欣赏窈窕身姿,反之亦然。不过,他说,这种激情也并非天马行空,是从使用人的深层次需要来考虑的。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