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8 19:32 自由建筑报道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武汉市人大表决通过《武汉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该条例从方方面面规定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而最大的亮点、也是新近修改之处是:建成50年有一定历史价值就可以挂牌,并改扩建为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要特别保护,但最好的保护莫过于塑造新的历史建筑。所谓历史建筑,并不一定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遗产,也可能是我们为后世子孙留下的遗产。因此,保护历史建筑就不仅是保存历史,也是构建新的历史。
建筑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但并非历朝历代都能留下丰富、完整、系统的见证。见证的多寡,往往与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历史会因文明的中断、侵蚀而被打乱了秩序,甚至被篡改了记忆,我们也因此失去更多的凭证去追溯这段历史,从而留下“历史的空窗”。于正统史书中,这种空窗时期往往不被视为文明正朔的延续,不仅因为它缺少物质上的遗产,也因为文明没有了物质上的见证。
能不能保护好历史建筑,就不是个技术问题,它考验的是历史意识,以及背后的文明意识,而高度的文明意识不仅能保护历史,更能构建新的历史。建成50年有一定历史价值就可以挂牌,并改扩建为历史建筑,正是从细节上构建历史的努力。当然,50年的年限规定是否在一刀切,这个仍可商榷,至少,我们要“催促”新的历史建筑诞生,并使其进入保护序列。
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建筑保护意识,其实经历了一次次嬗变。以前,我们以孤立的眼光看待建筑个体,后来,我们开始注重建筑群落,知道整体、系统保护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在朝着新的方向努力:让更多有建筑价值、文化价值、时间积淀的建筑陆续进入保护的序列,从而让历史真正变成当代史。在日后的建筑史书写中,这个阶段总得留下更多值得书写的材料不是?
武汉的历史建筑蔚为大观,但毫不客气地说,除了古代建筑外,更多值得保护的还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刚刚具备50年历史的可能是一些苏式建筑,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多少,还有待发掘与重新观察。另外,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大拆大建一度成为常态,据统计,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有多少好建筑真正存在了50年以上?甚至,因为保护当代建筑的意识匮乏,我们的建筑往往也没了流传长远的雄心,它们多是注重一时的功能需求,或者服务于一时的城市规划,对建筑自身的价值并没有太多的追求。让50年以上的建筑进入保护序列,只是立法上的一种激励,但这还远远不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凝固的历史、文明,但也有可能只变成一条秋裤。我们不能只在意保护下来的建筑有多少,也要思考一下,当下值得保护的建筑有多少。一旦这个问题真正进入政府、社会的议事日程,恐怕我们的城市发展与规划都要考虑变更思维了。
一个时代的文明,可以从建筑上得到投射,而作为文明投射的建筑,既是时代的见证,也会因此具备流传久远的生命力。从建筑上缝补历史的断裂,这是要尽快走出的第一步。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