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职场规划 > 正文

任娟:职业化团队是怎样练成的?

2012-10-26 15:15  建筑招聘网  【  【打印】【我要纠错】

  在企业管理培训咨询行业与职业化相关的培训资料视频、书籍以及各类课程铺天盖地,随手可得。

  重视职业化的企业会聘请讲师或组织员工进行拓展训练,不太重视的也发放过相关书籍或资料给员工,期望可以提升职业化和执行力。

  但有过此番经验的企业会发现:培训课看似很精彩,新奇的拓展训练也令参与其中的人激动鼓舞。但培训和拓展训练后,能在工作中运用的管理者和员工极少。高额的教育投资,只换来了‘知道’,没有达成执行力。

  那么,职业团队是怎样炼成的呢?

  塑造行为才是目的

  人的行为是极易被环境影响的,在培训环境中形成的认识,脱离了培训环境,很快又恢复成原来的行为习惯了。人在不同情景中的自控力是不一样的。在寺院、教堂、隆重典礼与集市或小酒馆中,同一个人的表现会大相径庭。只有在实际的目标工作环境中对员工行为进行塑造才能为目标环境中的工作要求所服务,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拓展训练中,在新奇情景刺激下表现不错的人回到常年面对的工作现场并不会有所改变。

  “共建企业职业团队”塑造模式,将培训现场放在工作中,搬到员工身边。塑造过程完全融入到工作过程中,工作环境就是塑造环境!即使管理者或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离开了这个环境,其行为也会很快反弹变形。

  简单易行的塑造方法

  塑造团队的职业习惯需要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塑造模式,因为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如果不能保持在一定频率和质量之上,强化就达不到目的。保持强化的频率和质量,就需要管理者有一套非常简单的、方便实施的管促方法。复杂的方法管理者不容易操作和实施,强化频率就会降低,效果就无法达成。

  每次强化的过程都不能拖沓,拖沓不仅让员工感到疲惫,管理者也会感到疲惫。并且,单次的强化时间越长,包含的信息就越庞杂,造成强化的主要目标被极大削弱。

  “共建企业职业团队”,不暧昧、不拖拉、不斥责、人性化的管促方式让管理者随着工作,随着进行,非常方便实施。使管促频率得以保证,管促质量得以提高。

  双向塑造才有作用

  职业化团队塑造是正规组织最基础的常态管理活动,要面对所有员工,一定不能作为个别人、个别阶层的培训福利。职业化团队中既有普通员工,也有管理者。如果只有对员工层面的职业培训,管理者却不具备职业的管促方法,甚至管理行为与对员工的职业培训理念相悖,则很难令员工信服,更不可能强化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导致具有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因不堪管理者的非职业管理而离职,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共建企业职业团队”在强化员工职业行为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强化管理者的正确管理行为。管理者既是塑造者,又是被塑造者。

  提供环境才有动力

  管理低效的企业极少帮自己的管理者公开、持续的向员工明示职业要求,更没有给以简单易行的方法和管理工具的支持。缺少必要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工具来帮他们形成正确的管理习惯,缺失管理环境,管理者实施管促的难度就非常大,训练和塑造团队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动力就不足。仅仅依靠高奖励、严撤换来激励管理者,会导致管理成本过高,更会让各级管理者失去长期服务的耐心,高管离职率激增。

  “共建企业职业团队”提供挂板,可悬挂在办公区、操作区、走廊、训导区。帮助建立企业文化墙,其贴合工作环境的设计风格、突出的素养提示、简意赅的利害说明,让工作区展现出强烈的职业拼搏气氛,令新老员工一进入工作现场,就进入必要的工作状态。随处携带的复习卡,高度明示的职业要求也为各级管理者实施高频率的现场管促提供了背景和环境。

  社会化要求容易接受

  以来自外部的、社会化的,公共职业素养来要求各级员工,可明确的向员工表明:这些职业素养不是本单位或本单位某个人的过分要求,而是全社会都公认的职业行为要求。

  员工清楚自己可以随时脱离任何一个单位,但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因此,来自外部的、社会化的,非劳资双方的第三方职业标准,很容易被员工直接接受。

  “共建企业职业团队”以标准化、品牌化的产品形式出现,有效避免了因代表资方的管理者自己提出要求,而遭到员工消极抵触甚至对抗的风险。

责任编辑:棋雯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