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了解并领取一建资讯及资料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一级建造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2012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正版考试用书增值服务第五次(一)

2012-09-13 14:16  来源:  字体:  打印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2012年网上增值服务(5)

  1B420200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B420201 掌握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1、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3)治理措施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1B420202 掌握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边坡滑坡病害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隐患;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9)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早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1B420203 掌握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

  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

  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棍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1B420204 掌握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

    1.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原因分析

  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

  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不均;

  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

  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7)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2.路基横向裂缝原因分析

  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O、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

  4)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

  1B420210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B420211 掌握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原因分析

  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3)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

  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

  7)拌合不均匀。

  1B420212 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预防措施

  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2)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3)对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

  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次碾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

  5)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6)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

  7)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

  1B420213 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预防措施

  (1)横向接缝

  1)尽量采用平接缝。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在冷却但尚未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采用斜接缝时,注意搭接长度,一般为0.4~0.8m.

  2)预热软化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3)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开始,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碾压速度不宜过快。同时也要注意碾压的温度符合要求。

  (2)纵向接缝

  1)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当半幅路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茬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黏层沥青。

  2)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纵缝如为热接缝时,应以1/2轮宽进行跨缝碾压;纵缝如为冷接缝时,应先在已压实路上行走,只压新铺层的10~15cm,随后将压实轮每次再向新铺面移动10~15cm.

  3)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1B420214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

  横向裂缝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

  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处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可间隔几十米设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在沟槽、河浜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5)选用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材料用量,保证计量准确,并及时养护。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均匀。

  1B420215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

  预防措施

  1)做好压缝并及时切缝。

  2)控制交通车辆。

  3)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4)强度、水稳性、基层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

  5)施工工艺的控制。

  6)边界影响的控制。

  1B420220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B420221掌握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

  防治措施

  1)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3)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4)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对每节导管进行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5)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注意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之间,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6.0m的范围内。

  6)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时,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责任编辑:跳跳豆

阅读排行

更多
招生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