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首页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地方投资融资渠道遭疑 大量基建被指为拉动政绩

2012-08-28 09:35 来源于网路 【 】【打印】【我要纠错

  7月份以来,被指为地方版“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在各个城市蔓延。同比4年前的政府4万亿投机计划,此次地方的投资行动似乎来得悄无声息,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专家认为有拉动地方政绩的嫌疑。

  地方投资“不打雷 光下雨” 融资渠道引猜疑

  广东、天津、重庆等地纷纷出台了地方性刺激投资计划,此次地方政府投资规模较大,而且来得无声无息。“贵州投资3万亿、重庆和天津各1.5万亿、广东1万亿……”粗略统计地方投资总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

  就在4年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推出包括“4万亿”投资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而此次地方政府投资计划远远超过4万亿元的额度,被称为地方版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对比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本次地方的投资又有哪些异同呢?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2008年的4万亿投资行为是“雷声大,雨点也大”,宣传方面也比较“明目张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感觉是‘不打雷,光下雨’,没人说要搞什么刺激计划,好像‘鬼子进村’似的偷偷在搞。”郭田勇说。

  无论怎样,各个地方投资计划已经逐渐蔓延开来,但是这样大笔的投资款项从哪里来?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果的说法称,“2009年4万亿投资中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资金相对有限,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当年有效社会融资总量约占2008年GDP18.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微博)近期发表观点称,“地方版的四万亿投资,其资金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好的融资渠道,那么这些投资规划就无法实现;如果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短期的业绩而进入非正规的融资渠道,不仅融资成本高,而且这些地方更是会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

  据了解,业内对地方融资的渠道和风险都表示担忧,对于资金的来源郭田勇认为,“可能还要依靠地方政府。”他同时表示,希望国家能把金融的安全和控制风险放在重要的地位,对其中的风险也要做好严控制。

  投资拉动经济?地方对基础建设的投资被指拉动政绩

  中新网财经频道梳理发现,各个地方的投资规划目标大都锁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贵州,未来10年完成投资3万亿元,按照10年投资预期,政府每年为此规划需投入100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交通和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还是从政绩的角度考虑的多,相对于基础设施项目需求没有那么大,比如大家都建机场、公路,是都需要机场吗,所有的地区都要建公路吗?有的高速公路上没有几辆车。”

  地方政府的投资规划无疑会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郭田勇对此表示肯定。同时他表示:“地方政府存在一种‘内生性’的投资冲动,就是总想能融资。中国还是应该提高经济减速的容忍度,或者说降低对经济干预的底线。”

  但是,针对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谭雅玲持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地方政府是用投资来拉动政绩,而不是拉动经济。“我觉得我们的投资应该用在民生上,要考察各个地区的不同特色,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活跃起来。一个模式没有意思,反而影响经济发展。”谭雅玲说。

  如今在“稳增长”的环境下,“地方版的4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稳增长’政策肯定会有帮助,但是对实际的投资效果,投资效率有些担心。”郭田勇说,“如果仅仅是为了稳增长,还是希望将投资总量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依靠政府拉动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方式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能代表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能够用多种措施保证投资效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波波
延伸阅读: 资讯中心 社会资讯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