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规委会上表示,要加强对周边历史建筑的摸查和保护,在原来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要对现有民居,砖、门窗、地面石板进行摸查,如果是同一时期建筑,都可以保留下来,更完整地保留邓氏宗祠的文化氛围。他还建议,文物部门应再做摸查,把那一带与邓氏有关的历史建筑全部保留下来,形成一个古村。
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旁计划出让一幅住宅地,但由于地块位于纪念馆风貌协调区内,因此规划尤其慎重,历经多次更改后,昨日获广州市规委会全票审批通过,即地块周边的历史建筑将保留,包括田心杨巷、将军庙、月桩苏公祠和同和里18号等。
拟出让住宅地最高可建22层
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以南、原广州塑料制品三厂地块计划出让。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邓世昌纪念馆风貌协调区内,又是历史文化街区,所以该地块的规划尤其慎重。
地块位于田心杨巷等民居古迹区,2011年市土地开发中心申请出让地块规划条件时,广州市规划局要求开展控规调整论证工作并规整地块边界。
最后,方案为避让历史建筑,调整了道路路网规划。最终方案确定将建3栋住宅楼,22层和16层的高层建筑往侧边布置,留出视廊;临田心杨巷一线,布置低矮建筑,此外南侧还有一栋9层高的住宅。
对此,文化部门在规委会上表示,邓世昌纪念馆是省级文保单位,地块调整后建筑高度还是比较高,因为仍处于风貌协调区范围内。但由于周边已经有29层的高层,也不得已而为之。
保留周边历史建筑
在邓世昌纪念馆周边,还有不少有价值的民居和历史建筑。经过摸查,田心杨巷、将军庙、月荘苏公祠、同和里18号等4项建筑属于文物保护线索,规划确定将全部保留。
此外,根据正在编制的龙骧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邓世昌广场东侧地块规划为绿化广场。
附近垃圾站转地下
此外,该居住街道内备受诟病的垃圾压缩站也调整为地下垃圾压缩转运站,增加公共厕所一处。
不过,也有人担心垃圾压缩站改为地下,距离纪念馆130米,是否会影响纪念馆的参观游人,是否会闻到味道?
规划部门回应,根据规定,垃圾站的距离符合要求。
背景
邓氏宗祠建于1895年,占地4700平方米,是难得的保存良好的岭南特色祠堂建筑,为邓世昌之母为纪念爱子,用清政府的抚恤金将祖居扩建而成。1949年之后,先后改建为世昌小学、海珠区妇产医院和肺结核防治所,1994年广州市政府拨款进行修葺,并命名为邓世昌纪念馆,列为广州市和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海珠区政府依托邓世昌纪念馆建立了海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