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针对保障资格审核标准、操作办法、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提出了更严密的方案。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完善保障房制度,特别是分配、监管环节的完善强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保障房乱象丛生的势头。
建设分配环节问题众多
今年以来部分地方的保障房建设在启动资金、土地使用、建设质量、分配制度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仅资金方面,审计署重点审计的2011年66个市县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有22个单位将近30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政工程等。
在保障房建设质量方面,近年来各地的保障性住房频频出现墙体开裂、楼板漏水等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监管,部分保障性住房被查出存在质量不高、使用“瘦身钢筋”、安全隐患较多、材料报验和工序验收把关不严、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央企打着保障房旗号搞自建房,侵吞了公共利益。
此外,保障房分配不公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 点。有媒体报道,山东某地的保障房在中介挂出出租信息,分类信息门户网站也有几十条出租保障房的信息,保障房被业主私自出租已成当地“公开的秘密”。
还有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积极性不高。今年1-6月江苏省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进展不平衡。在竣工方面,盐城、苏州、南京、扬州等地竣工任务未达标,有些县(市、区)竣工套数为零。
加强监管保证分配公平
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的分配制度,首要的是界定哪些人群需要被保障。从多地的实际情况来看,经适房、限价房、公租房与需求人群对接不畅,非常混乱,须从制度设计上治理保障房乱象。
住建部早在今年3月就要求各地完善监管机制,完善申请、审批、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建立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审查机制。近期,多地近期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瞄准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重拳出击,对保障资格审核标准、操作办法、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提出了更严密设计。
天津有关部门8月6日下发通知,将进一步做好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工作,从确定住房保障年度计划到建设、竣工、房源分配直到退出环节,全程向社会公开,保障广大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安徽省相关部门8月7日下发《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确保公平公正。按照“三审两公示”的要求,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将住房保障标准、房源情况、审核结果、分配过程、轮候顺序、分配结果、退出情况等信息全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业内人士分析,从各地的保障房监管制度设计看,首先是保证公平,分配公平是保障房的底线,否则保障房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把保障房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建设的量越大,浪费反而就越大。其次是让社会参与监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阳光化建设保障房应该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