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4 13:38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桥头堡,是云南“十二五”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当前云南推进“桥头堡”建设,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克服和消除这些误区,对“桥头堡”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思想。根据这一思想,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于2009年12月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即“两强一堡”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有利于加快云南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云南的整体实力,更重要的是,它是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然而,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目前人们对云南建设“桥头堡”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偏差,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误区一:概念认识上的偏差
从概念上讲,“桥”是指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头”是指开放的前沿,“堡”是指许多相互关联、作用不同的要素构成的基地或平台。“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涵义:一是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二是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三是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可以看出,最初“桥头堡”是一个军事术语。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云南建设桥头堡,就是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通道、平台、基地和窗口,建通道是指中国经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成为交通、电力、通信的门户枢纽,这是桥头堡建设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建平台是指通过构建一些官方和民间的合作制度,把云南建成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平台;建基地是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把云南建成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窗口就是要使云南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对外人文交流窗口。建设“桥头堡”的立足点是要加速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邻、睦邻、安邻”,并不是所谓的中国进行对外扩张或者其他意图的体现。
误区二:区域认识上的偏差
在云南实施“桥头堡”的战略中,存在着把建设“桥头堡”中的“面向西南”局限于南亚和东南亚、或者东南亚,或者仅指与云南毗邻的越南、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建设“桥头堡”的战略要求。实际上,云南建设“桥头堡”所辐射的区域,是指面向西南开放,主要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到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是指中国的西南方向,可概括为“一洋四区”。这个区域涵盖了56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和农林渔资源,市场成长性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云南成为桥头堡,对拓展中国对外开放腹地和空间都有重要的意义。
误区三:层次认识上的偏差
所谓层次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指在云南建设“桥头堡”的进程中,一种观点认为,“桥头堡”提出在云南,实施和建设也在云南,建设具有区域性,“桥头堡”是云南的“桥头堡”。其实,实施“桥头堡”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云南,还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等西北、东北区域。因此,在云南建设“桥头堡”进程中,云南只是“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地带,是发展的重点地区,在云南建设的“桥头堡”不是云南的“桥头堡”,而是国家的“桥头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误区四:战略认识上的偏差
桥头堡建设既然是一项战略,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要遵循战略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一般而言,战略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特点。云南建设“桥头堡”,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进行部署,不能只强调局部,要处理好云南内地与边境地区之间的关系,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云南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云南与邻近省份之间的关系。就整体性而言,“桥头堡”建设主要应该体现在经济建设领域,但同时还应该覆盖国防、文化、教育、卫生、资源等。从协调性来看,云南各州、市(县)在建设“桥头堡”中,要按照优势互补,特色突出、潜力大的思路,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加强协调和配合。然而,目前云南在建设桥头堡进程中,一方面,过分突出经济桥头堡的建设和宣传,而在国家安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建设显得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突出本区域的建设,而在加强区域间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互联互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其结果是各自为政,布局雷同,不顾条件争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如何加快周边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了解和认同,也是必须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
误区五:基础认识上的偏差
改革30多年来,云南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较改革开放以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近10年来,云南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分布在边境区域的众多少数民族,已从原始状态转变为“直过民族”,其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习俗都发生很大改变,周边地区人文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民族团结,周边安定,为建设桥头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和桥头堡建设中,云南又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坚持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努力推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然而,与全国相比,云南基础还比较薄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在通讯、公路、铁路、能源、边境口岸等基础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升方面还很落后。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开放领域还不够宽,开放层次比较低,开放效益不高,对外开放带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离桥头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推动中国与南亚地区建立多边制度性合作机制,搭建中国与南亚地区机制性经贸合作平台,积极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信息、产品、技术、资金、服务贸易方面的整合和互补,在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合作区、边境自由贸易区建设,在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提升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友好交往水平,争取与更多的南亚国家缔结友好合作关系等方面还不够深入。云南在建设桥头堡的进程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那种不顾客观因素,不考虑现实基础,一哄而上,凭经验、拍脑袋的主观主义做法是必须克服的。
误区六:条件认识上的偏差
和其他建设一样,云南建设“桥头堡”会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第一,区域因素。如前所述,云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与全国有很大不同,虽然特殊的区位优势奠定了云南在中国西部特别是大西南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云南建设“桥头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如果不充分考虑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和基础建设薄弱的实际,那“桥头堡”建设的目标就会受到影响。第二,国内因素,如果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一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略,那将加速桥头堡建设的进程。第三,国际因素。实践证明,区域范围内的国际局势状况是促进该区域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如果国际局势稳定,国际关系良好,就能推动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桥头堡建设就会得到稳步推进,相反,如果地区国际局势动荡不稳,该区域稳定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就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亚欧大陆桥战略的实施,充分说明南亚、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良好,虽然局部地区如阿富汗等国局势不太稳定,但整个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关系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为建设桥头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四,与周边国家关系因素。从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中国先后与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为云南建设“桥头堡”创造了难得的周边环境。然而,云南在建设桥头堡战略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在对周边国家情况方面,研究还不深、不透,对合作对象的合作意愿还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还存在着一厢情愿的情况;就国内政策而言,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还不够系统、支持力度还不够,边境地区开放度还不高、人流物流还不畅;还缺乏对跨国公司在滇设立总部和办事机构的具体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对外开放的集聚效应。此外,云南在对东南亚、南亚开放方面具有特殊性,如果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口岸通关等政策一刀切,就很难开展大规模的贸易与合作开发。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条件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旦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条件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格局的条件下,国际关系往往显得十分复杂。云南在建设“桥头堡”进程中,必须站在国际视野的战略高度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格局和地区发展态势做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
误区七:机遇认识上的偏差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的作用,不仅会提高云南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而且将为云南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全面、协调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为,为了确保桥头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必然会将“桥头堡”建设纳入国家整体规划,并出台一系列涉及建设“桥头堡”的新的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在“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云南在对外开放、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将会有一系列新的跨越式的变化,其经济社会发展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从其他省区的经验和云南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着过分依赖国家的心理,忽视自身内部潜力挖潜和水平提升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严重。尤其是在战略布局和操作层面,如何在各领域、各行业制定出符合国家建设“桥头堡”要求的,能体现云南优势和特色的具体框架还显得远远不够,如果这种认识和行为不尽快改变,云南建设“桥头堡”的机遇就会丧失,即使其建设战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可能只会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如边贸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通过“桥头堡”战略全面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水平、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难于完全实现。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