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培育和挖掘专利技术

2012-06-06 17:12    【  【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本文指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培育和挖掘核心专利技术的意义,并结合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挖掘专利技术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建筑施工企业培育核心专利技术的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将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胡锦涛总书记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冶集团公司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的科技发展总战略,把主业结构转型作为“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按照中冶集团公司“二五”规划发展的总战略要求,我公司及时地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坚持科技强企的科技发展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全面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的科技创新指导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培育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体系建设现状公司于07年成立了技术中心和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近两年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技术委员会为依托、技术专家为后盾,技术中心为核心,两级公司及项目部全面参与”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09年,中冶建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为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几年间,我公司理顺了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发挥了各级组织的领导作用,巩固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组织保障地位,构筑了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新机制。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公司今年加强了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力量,制定了《中冶建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运行及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技术创新管理办法》。旨在通过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研究解决公司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修订后的《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创新管理办法》对创新管理体系、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管理、项目的验收及成果推广应用管理、创新经费与技术创新的费用指标等相关科技项目管理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重点修订并加大了科技创新各成果的奖励幅度,旨在营造创新的氛围和环境,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技术创新工作中来,走技术成才之路,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专利挖掘是各项技术创新工作的基础,科技成果、工法等科技创新工作都必须以专利技术作为支撑。我公司从2007年底开始推动专利挖掘工作,目前共有88项受理的专利,授权专~1J42项。该项工作开展至今,仍显后劲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需要,同集团兄弟单位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专利申请量是体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从企业内部挖掘专利,并结合企业发展要求提高专利申请量,也是公司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

  3.施工企业如何挖掘专利技术专利挖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国家的角度看,有效的专利挖掘,可以提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对企业来说,专利挖掘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专利挖掘建立周密的专利保护网,可以实现对企业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全方位保护。

  同时,增加专利拥有量,可以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含量,增加和竞争对手谈判的筹码,对公司经营招投标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那么建筑施工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如何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持续开发挖掘专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就此谈一些想法。

  3_1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 文化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技术创新氛围,充分肯定专业技术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潜心钻研技术,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进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司、科技强司的目的;其次,利用新员工入职教育、例会等各种渠道加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新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促进活动,比如定期搜集、整理和发布公司及各二级单位科技动态信息,加强科技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增强组织内部的相互了解、沟通和相互促进;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分散与集中的各种培训方式,培养科技管理与技术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利法律、法规,撰写专利申报材料。逐步建立和形成企业创新文化。

  3.2制定专利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专利管理办法,建立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建立专利奖励制度,对发明人的每一项专利,在申请时、授权时以及实施许可获益时分别进行不同额度和比例的奖励政策;3.2.2建立内部网的优秀评比鼓励制度,将全部专利申请挂在内部网上,并在每一季度评比出专利申请优秀单位和个人,分别予以奖励和授予“专利之星”的称号;3.2.3 建立专利绩效考核评分制度,将专利申请与其整个工作的绩效考核挂钩,对其季度和年度奖励作出相应的评估。

  我公司09年制定了专利管理办法,对专利的权属、申报等进行了规定。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修订了《创新管理办法》,该办法明文规定了专利奖励细则。公司每年度按照《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单项奖管理办法》对科技人员实施奖励。但据笔者所知,奖励制度在有些二级单位就没有能够完全兑现,严重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3.3专利挖掘应该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结合,由上而下安排专利指标,作总体规划专利挖掘应该与企业的整体研发规划、专利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相结合,可以在总体上规划专利产生的规模、不同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量等。并且仅靠企业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专利挖掘措施来提高专利申请量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在发挥技术人员专利申请主动性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其被动性的成果。这就需要公司由上而下给各二级单位安排专利指标,将专利申请纳入其工作范围,对公司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更好的挖掘专利打下基础。我公司在专利挖潜方面采用上述作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专利的质量,今后公司在对二级单位下达年度指标时可加上发明专利所占的比例。

  3.4专利挖掘要结合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进行阅读竞争对手的专利文件。因为专利文件是文字描述出来的,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一些是可以绕过去。如果研发人员能够发现里面的问题,克服对手专利里的不足或找到替换方案,再提出相关的专利申请,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专利储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对手的技术而不侵犯其专利。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竞争对手的研究,需要研发人员养成多阅读搜集专利文献的习惯,而不是仅仅阅读技术论文。据WIPO的资料统计,全世界技术发明成果有90~95%在专利文献上出现,而这其中有80%不会出现在其他的刊物上。因此专利文献是一个庞大的技术资料库,产品研发人员可以通过专利检索掌握产品最新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利回避设计,缩短研发时间、降低风险、增加研发成果的专利性。

  3.5专利挖掘与科研项目进展、工法的形成同步进行对具体课题研发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从研发的任务出发,按照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或按照技术手段的不同对研发任务进行分解,分成各个技术要点,然后对组成技术的各个要点进行挖掘。从而有效保证专利申请产生的稳定性、系统性和及时l生,使专利挖掘与项目进展保持同步,使专利产生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最大化。

  研发人员还可以从科技项目的某一个创新点出发,寻找相关联的其他创新点。比如我公司“附着式整体提升外架研制”科技成果,其创新点在于:提升设备和提升方式先进,属国内首创。那么课题组就围绕该创新点,从该装置的升降控制方法、整体提升装置及其各组成部分申请了8项专利,形成专利网实施保护。

  3.6布局外围专利网,保护企业核心技术随着公司知识产权的发展,专利申请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使用开发出来的技术, 也要利用专利手段在新技术领域进行“圈地运动”,形成专利网,建立以专利网为基础的垄断格局。建立公司在建筑行业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用专利围墙来维护自己现有专利。并让所有进入这~领域的竞争者感觉到专利的包围,以免竞争对手直接冲击自己的核心利益。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专利战略来布局外围专利网。比如我公司除九大主体专业申请专利保护外,还可在与之相关的技术装备改造、维修等领域申请专利,形成外围专利网,从而起到保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目的。

  总之,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必将对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等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zoe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