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2 17:16 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自从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开张以来,这个中国一线城市第一座地标性国际化新剧院迅速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它既是上海市民最时髦的高雅娱乐场所,也是前往上海旅游者必去的新景点。与此同时,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也在饱受争议中艰难动工开建。
有趣的是,国家大剧院工程的正式启动恰恰与中国经济起飞同步,腰包才鼓起来的人们根本还没意识到未来对它的需要,再加上它与北京核心区域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古典建筑格格不入的设计风格,引来的骂声远远高过支持者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2007年年底,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张时,恰逢中国经济进入世界前三行列,国家富足举世艳羡,举国大建设方兴未艾。大剧院的开张恰恰成了全国各个城市新剧场建设的催化剂。在随后四年里,不少于三十座的二三线城市也加入新剧场建设行列,现在正是陆续投入运营的“高出生”阶段。
建筑外观追求新、奇、特的地标性,是此次举国剧场大发展的一大特征。不过,关于城市新剧场建设设计的文化理念,并不是都能完整体现。剧场建设的百姓现实需求与政府的“超前预设”,一如国家大剧院建设之初,双方之间有相当距离,甚至是南辕北辙的。直到大剧院正式运行,并且广受观众认可之后,这种争议才逐渐消失。
在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的眼中,剧院、音乐厅如果仅仅作为城市“地标”,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没有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地理和文化内涵,肯定会有巨大缺失。“外观新、奇、特的视觉效果,在当今欧美各国依然是最大追求之一,只要有可能,一定会去做。但有一点必须考虑周全,那就是地理位置。在欧美,中心剧院、音乐厅一定是建在城市最繁华、人群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区域。而在中国,我所见过的重庆大剧院,虽然选址在江北老城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为了这座剧院,竟然把周边居民区全部动迁,以至于成为看演出最不方便的剧院之一。相比之下,国家大剧院就建在了北京交通最便利、游人也最多的长安街边,它的人气旺盛是意料之中的。”
在笔者的经历中,进入21世纪欧美的剧场、音乐厅建设,还有一条相对不那么追求刺激的线索,他们在规划设计时,会更多层面地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延续。如果把上个世纪悉尼歌剧院作为文化荒漠的澳洲文化崛起的地标性象征,那么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21世纪新落成的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厅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新音乐厅,就应该被看作是对城市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保护、延续和发展,它承担着城市历史、文化、艺术“保护神”的责任。
剧院建筑不做地标也罢
身份证
姓名:圣切契利亚音乐厅
出生日期:2002年
居住地:意大利罗马台伯河边的老城区内
三座音乐厅各有美名
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厅是一座现代的21世纪建筑,依着低矮的小山丘。与我们今天习惯的剧场建筑组群结构相同,它由三座剧场组成。有趣的是,三座剧场不仅外观造型相同,功能竟然全部是音乐厅,只有容量的不同,并不像我们的国家大剧院那样,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小剧场来区分使用功能。三座音乐厅分别以意大利的音乐保护神圣?切契利亚、已故意大利著名指挥家西诺波利和著名音乐家佩特拉西命名。音乐厅座位数分别是3000座、1200座和500座,最大厅的座位数可以跟柏林爱乐大厅一拼高下。
三座音乐厅坐落在高台阶之上,就像三只头朝同一个圆心的巨大甲壳虫,又有些像造型奇特的飞碟。音乐厅外墙使用的是老式红砖。
书店奇大且门类齐全
三座音乐厅下面的平台建筑内是开放式公共服务区,有两家餐厅、咖啡厅和一家规模奇大的书店,每到演出前,观众都会在这里就餐。书店大门临街,店内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门类的书籍,尤其是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的画册、专著。唱片柜台占据了书店1/4区域,上架的唱片和DVD分类细致,历史上的意大利歌剧名家名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近年来古典音乐唱片迅速衰退的欧洲,这样的专业唱片店恐怕只有在这种高级别音乐厅才能见到了。
音乐厅内,天顶的反音板造型与常见的弧形木板大相径庭,看上去像是二十来个嵌在天花板上的面包。帕帕诺大师指挥的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在这里常年驻场演出,他们美妙的音乐能够完美地与这座建筑融为一体。
传承观赏艺术的传统
一位圣切契利亚音乐厅的工作人员在介绍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时称,罗马是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历史与现在共存的古城。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音乐厅与城市内在和外在历史与文化精神的联系。比如,音乐厅的建筑材料使用了3000年来罗马最具代表性的青铜、红砖、石头作为最基本材料,而木材,是一座音响优美的音乐厅内墙的必然选择。三座音乐厅围成的环形阶梯形露天小广场,设计理念来自古罗马露天剧场,它是圣切契利亚音乐厅的第四剧场,每年的消夏音乐节就在这里举行。所以,一个3000年不变的观赏艺术的传统也被很好继承着。
临时改图纸保留遗迹
保护历史,与历史同在,与历史同行,是罗马的精神所在。在开挖地基的施工中,人们发现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残迹,于是设计师迅速调整了设计图纸,把两处古罗马的墙基遗迹原封不动地“封”在三座音乐厅之间的两个天井里。这个精彩的设计,让一座现代音乐厅的承载更加丰富,更加厚重,更加具有时间感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了这座建筑群的另一个设计理念:罗马是一座滨海城市,它的历史、文化都与航海息息相关,因此,三座音乐厅的屋顶造型还可以被理解为倒扣着的船。不管你认可不认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座音乐厅的老板和设计师都是帆船爱好者,他们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很明确地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音乐厅内天花板上镶嵌着的那些“大面包”,其实是变形了的船底,观众就像是在水中向上看着往来穿梭的一艘艘船舶……
身份证
姓名: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
出生日期:2006年11月底
居住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座百年老商场
脱胎自废弃百年建筑
马林斯基剧院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周边布满各个时代的建筑,因此,当剧院艺术总监瓦莱里?捷杰耶夫动念为他那享誉世界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修建一座音乐厅时,只能放弃组群概念,而是在同一条街的另一头找到一幢几年前因失火而废弃的1900年建造的老商场。
根据圣彼得堡的法律,这座一百年前的老商场属于历史建筑,即便是遭遇大火仅剩残墙断壁,也不允许彻底拆除另建新建筑。新建筑必须保留残墙并且不可以超过原建筑的高度。这意味着,重建是不可能像很多现代建筑那样一览众山小,并成为地标。这个难题对于一般房地产建筑商来讲几乎不可逾越,也正因为此,它被闲置多年无人问津。
古旧残垣与新砖共生
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的资金由剧院的全球基金会负责在世界范围筹集,外观和装饰方面的设计师,由一位法国设计师担当。而音乐厅内部音响建声的设计,则邀请了日本设计师丰田久泰,他在世界很多城市都有音乐厅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柏林爱乐大厅和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它们都是当今世界音响最好的音乐厅。
新音乐厅外墙,完整利用了老商场北门粗糙古老的红砖山墙以及两侧劫后依旧屹立的30米残垣,向南的大部分用新的红砖和玻璃做外墙,以示区别,这简直就是考古文物复原的专业手法。新建的南门是音乐厅正门,风格看上去与北门大相径庭,是现代建筑的样式。这个理念与中国人琢玉常常保留部分石璞,以一种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展示玉石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台能承担芭蕾演出
音乐厅的内墙全部使用进口松木,为了达到最佳音响效果,丰田久泰别出心裁地把所有侧墙设计成用木砖块蜂窝状多层面垒砌的效果,一方面符合音乐厅建声的反音、散射、定位的要求,还能与古老的红砖外墙材料形态达成内外呼应,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现代的设计理念。
与我们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相同的是,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也是一个长椭圆形的观众席,座位不多,只有1100座。舞台卧在椭圆形的一头,从设计图纸上看,它不仅能升降,还能实现前后区的分别升降。在功能上,不仅承担了最基本的音乐会演出,还能成为一个相对简单的芭蕾表演舞台。
音效有数码唱片味儿
初次现场领略这座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有种奇妙的不可思议。它的声音色彩丰富、干净,传达快速准确,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质都能准确表达,尤其是声音的定位高度精确,任何一位乐手出错,所有观众都会第一时间发现他。有趣的是,这座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很有CD唱片的数码味儿,而不像古老的马林斯基剧院那种黑胶唱片味儿。对于新音乐厅的音响,捷杰耶夫颇为得意,他觉得木质内墙就像提琴,现在还是初生的婴儿,需要音乐家的音乐和时间去滋养,历经年代,越老声音会越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