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对城镇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提出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建立正确的规划目标,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选择符合实际的空间模式。
基础条件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是分析该区域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变迁。
研究城镇体系历史上发展演变的规律,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和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这项工作要避免陷入个别城市城址变迁的繁琐考证,防止重古代轻近代的倾向。
2.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
目的是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状况、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泛的内容。具体到特定区域不必面面俱到,应抓住要害,重点深入。
区域条件评价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具体地说,我们不能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或对有利因素片面夸大,对限制因素轻描淡写。并且还要认识到,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能源开发是带动地区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因素,但随着资源耗竭,在农业平原上一面是矸石山的隆起,一面是肥沃耕地和稠密村庄的塌陷、搬迁、积水,优势将向劣势转化。
为了扭转劣势,人们又要从中寻找新的积极因素,建立新的平衡。泰安临近省会济南,长期以来难以和济南竞争获取投资,当地众口一词认为是泰安发展的不利区位因素。如果看到随着济南规模膨胀,今后进入离心扩散阶段时,泰安处在最佳扩散半径范围内的最佳区位,这时就成了优势。
只有持辩证的观点,才会理解区域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要有一定的时序和阶段。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