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技术》:机械的可靠性设计
第四节 机械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
4.4.1 大纲要求与分析
一、了解机械失效三个阶段和维修度、有效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二、熟悉可靠性、故障率、可靠性预计、人机界面设计、维修性设计、机械设备结构可靠性设计要点。
4.4.2 教材重点提示
一、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一)可靠性定义
所谓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规定条件包括产品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尘埃、雨淋、日晒等)、使用条件(载荷大小和性质、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维修条件(维修方法、手段、设备和技术水平等)。在不同规定条件下,产品的可靠性是不同的。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产品随着使用时间或储存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劣化,可靠性降低。所以,可靠性是时间的函数。这里所规定的时间是广义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用距离或循环次数等表示。
(二)可靠性度量指标
主要包括: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维修度、有效度
2.故障率(或失效率)
故障率是指工作到t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故障率也是时间的函数,记为λ(t),称为故障率函数。
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间内各个时期的故障率是不同的,其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寿命的曲线,也称浴盆曲线,
产品的失效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早期故障期。
产品在使用初期,由于材质、设计、制造、安装及调整等环节造成的缺陷,或检验疏忽等原因存在的固有缺陷陆续暴露出来,此期间故障率较高,但经过不断的调试和排除故障,加之相互配合件之间的磨合,使故障率较快地降下来,并逐渐趋于稳定运转。
(2)偶发故障期。
这个期间的故障率降到最低,且趋向常数,表示产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段时间较长,是产品的最佳工作期。这时发生的故障是随机的,是偶然原因引起应力增加,当应力超过设计规定的额定值时,就可能发生故障。
(3)磨损故障期。
这个时期的故障迅速上升,因为产品经长期使用后,由于磨损和老化,大部分零组部件将接近或达到固有寿命期,所以故障率较高。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