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职场规划 > 正文

半数人认为主管领导为职场冷暴力“元凶”

2011-07-26 11:55    【  【打印】【我要纠错】

  随着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运营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于每天为生计而忙碌奔波的职场人来说,工作压力随之增加,职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职场冷暴力成为近年来的常见现象,成为职场人欲言又止的痛。日前,国内最具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分行业专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800hr.com)与搜狐就业频道共同推出调查“您是否遭遇职场冷暴力?”调查历时一周,有3100多人参与。调查显示,半数职场人认定上级主管为主要冷暴力“元凶”。

  工作任务量突然变化,小心被“冷暴力”

  职场中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当工作量突然毫不征兆的加大到难以承受,或者逐渐缩减至无所事事,千万要小心,不是你受到重用也不是你能力突进工作游刃有余,而是已经遭受了职场冷暴力。调查显示,选择“工作量的突然变化”和 “故意刁难,不配合”成为职场冷暴力体现的比例最高,分别占到49%和42%.另外, “无中生有,被恶意攻击”、“冷嘲热讽、刻意打击”也成为冷暴力的体现,均为35%的比例。只有12%的参与者表示“没有受到”职场冷暴力。

工作任务量突然变化,小心被冷暴力

  工作无热情,效率低下是“冷暴力”最直接的反应

  工作有激情才有动力,有热情才有创造力,一旦遭受冷暴力,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工作失去热情,效率低下”,这部分的比例最高,达到51%.“自信受到打击,工作缩手缩脚”和“精神压抑心理焦虑”紧随其后都有42%的比例提及。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表示,职场冷暴力是用一种软性手段,对职场人的内心、精神造成侵害,使得职场人容易产生退缩、失眠、疲惫的反应。冷暴力蔓延的单位说明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出现重大问题,势必会给企业管理和发展带来致命的伤害。在本期职场人冷暴力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冷暴力是对职场人心理的一种摧残,希望能引起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工作无热情,效率低下

  半数职场人认定上级主管为主要“冷暴力”来源

  数据显示,9成参与调查的职场人都受到过各种各样的冷暴力,其中50%的调查参与者将冷暴力的主要来源归为其所在部门的上级主管。另有21%的调查参与者将冷暴力来源归于本部门同事,其他部门的主管成为第三位的冷暴力来源,占8%比例。同时还有4%的人称受到来自部下的冷暴力对抗。

半数职场人认定上级主管为主要“冷暴力”来源

  主管领导的职业表现成为“冷暴力”的形成原因

  对于职场中的冷暴力,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半数的调查参与者认为主管领导和公司制度文化成为冷暴力滋生横行的土壤,分别高达55%和49%的比例。认为这是公司普遍情况的也占到36%的比例。工作能力、职场经验太少等个体方面的原因被认为是最次要的。

主管领导的职业表现成为“冷暴力”的形成原因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表示,总体来说,职场冷暴力大多是来自主管,因为其特殊的领导岗位,其言行更容易对下属和其他员工带来一些影响,积极的正面的行为可以激发员工,形成凝聚力,负面的、消极的言行则会轻易扼杀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团队领导的管理方式方法正因为如此重要,希望身为主管的领导能够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为职场新人的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忍耐和跳槽成为应对冷暴力的主要选择

  职场人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职场各方面的冷暴力,受到冷暴力后,“忍耐并调正心态”、“跳槽,另谋高就”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分别占到32%和31%,19%的调查参与者表示会积极采取交流沟通的途径尽量进行化解。10%的调查参与者表示会选择“针锋相对,以冷制冷”,6%的人选择“就当没发生过”。

忍耐和跳槽成为应对冷暴力的主要选择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表示,职场人一旦自认为遭遇到了职场冷暴力,可根据公司情况和实际条件,积极与领导、同事等进行沟通,消除彼此的误会。另一个方面,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在遭遇职场冷暴力时,职场人士也应该适当反思和调整自己,既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也要检视自己是否有做得不足之处。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