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考试动态 > 正文

2011年河源市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为2月14日-

2011-02-17 11:31 来源:河源市专业资格考试信息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各有关单位、考生:

  根据广东省考试局《关于2011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粤人考〔2010〕79号),现将我市的考务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办法

  报名分两个步骤:网上报名、交费确认。

  (一)网上报名

  全省网上报名时间:2011年2月14日9:00-3月11日17:00.

  全省考生在上述时间内登录“广东省人事考试局专业资格考试网”(www.gdkszx.com.cn)进入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报名。报考条件和提交材料要求见附件1.

  考生应对提交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负责,如个人填报信息不真实、不符合报考要求,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自负。

  (二)交费及报名确认

  我市定于2011年2月14日至3月11日(上午8:30-11:40;下午2:30-5:30)为受理考生的“报名确认”时间。考生或单位持附件要求的“报考材料”到市人事与技能考试管理办公室考务一室进行“报名确认”并交费(缴费方式:①使用银联标志的储蓄卡或信用卡缴费;②开具《河源市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到指定银行缴费),完成报名确认手续,一律不收现金。地点:河源市河源大道北177号(从虹桥大酒店沿着河源大道往新城汽车站方向100米左右/诚丰酒店斜对面)电话:3687298.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 试 时 间科 目
5月28日上午9:00-12:00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下午14:00-17: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5月29日上午9:00-12: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下午14:00-17:00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三、考试方式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为滚动考试。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方能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符合免试条件,参加2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成绩不予滚动)。

  (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为主观题,采用计算机网络阅卷,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监考人员在考前提醒考生注意:1.答题前要认真阅读作答须知(答题卡首页);2.在答题卡划定的题号和区域内作答;3.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其余3科为客观题,均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三)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

  (四)草稿纸由考点配发,考后收回。

  四、其他

  (一)考场设置

  全省考场设在广州。考试的详细地址将在准考证上标明。

  (二)准考证的获取

  考生必须在考试前7-20天内自行登录“广东省人事考试局专业资格考试网”(www.gdkszx.com.cn)下载准考证,并用A4纸打印。

  (三)证书发放方式

  我市考生证书需要到我办领取,领取时间请留意河源市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hy.gdkszx.com.cn)的通知。

  (四)收费

  根据发改价格〔2007〕1925号文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科目每人55元,其他科目每人每科35元。

  附件:

  1.2011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和提交材料要求

  2.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新旧专业对应表

  3.2011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及其代码对应表

河源市人事与技能考试管理办公室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附件1:2011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和提交材料要求

  一、报考对象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二、报考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全部科目考试(报考级别为“考全科”):

  1.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见附件3,下同)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2.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3.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4.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以上报名条件中规定的专业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

  (二)可免考部分科目(报考级别为“免二科”)考试的条件

  截止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规定要求的,也可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参加考试。

  三、提交材料的要求

  1.《2011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发证登记表》(考生从网上自行下载,用A4纸双面打印,经单位审核盖章)一份。

  2.本人有效身份证、学历(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近期大一寸彩色同版免冠证件照片2张,点贴在身份证复印件空白处,所交照片须与上传照片一致。

  4.除提供上述材料外,符合免试部分科目条件中第1款的考生还须提交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和聘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符合第2款的考生须提交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书和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以上所附材料原件核对后退回,复印件均须使用A4纸,并加盖验印公章,由验证人签名。

  考生对提交的报考资历、学历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在报考阶段如提交虚假、无效资历、学历的,一经发现,取消报考资格;已参加考试成绩合格的,取消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不给予发放资格证书,情节严重者,两年内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附件2: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新旧专业对应表

新专业名称旧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
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环境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生态学生态学
化学化学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生物学
生物化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
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
大气科学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大气科学
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生物工程生物化工
生物化学工程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
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
其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可的环境保护相关专业

  注:专表中“新专业名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名称:“旧专业名称”指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前各院校采用的专业名称。

  附件3:2011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及其代码对应表

名称级别专 业科 目
3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2.免二科0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1.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4.考全科0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1.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说明:

  1.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对应上表级别与专业代码“填表”。

  2.上表内容与现用全国统一的《人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PTMIS)》对应一致。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