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11:28 房地产时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如很多地方都有政府广场,旁边是政府大楼,这是形成政权空间的需求;宗教建筑需要有让教徒活动、满足其膜拜顶礼的空间。学校、医院、音乐厅、体育场所、写字楼等不同的建筑空间也均由其不同的心理需求决定。因此,刘家仲经常告诫年轻人,建筑设计行业是技术性的服务行业,要通过沟通来了解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习惯和喜好,通过技术来满足不同人的真实心理需求,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当然,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多渠道地去体验、感悟生活。譬如,为了更好地了解医疗工作对医院建筑各功能科室的需求,刘老曾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体验医院生活。
在谈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时,刘老认为,长期被压抑的对建筑个性的追求被极度释放,建筑风格追求新鲜、独特、甚至狂野。这期间,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开放政策的指引,吸引了大量外国建筑师投身中国的建筑领域。他们带来的崭新的设计理念、自由活泼的建筑造型、高科技的配套、职业化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市场经济概念都使我国建筑师有所受益,不少作品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然而最近10年,国外建筑师在中国的某些作品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坊间点评的俚语更是雷人,如有建筑被称为大裤衩、大坟头等。对此,刘老希望引起业界深思:中国的建筑市场是否己成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所?一些极度夸张、形态怪异的建筑造型是否是当代建筑空间艺术的主流?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三要素是否过时?中国建筑设计和建筑学的发展应向何处?刘老表示自己特别期待带有民族特色又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建筑出现。但是,不论褒也好,贬也罢,刘老认为我国建筑设计界历经了最近30年的井喷后,现在应该静下心来,作些反思,总结一下近10年来设计界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作些基本理论探讨,作些建筑美学基本概念的研究。这是一位终身从事设计工作的知名建筑专家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期许与心愿。
刘家仲建筑人生
1952年,刘家仲考入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当时的教师如戴复东、罗小未等现在都已成为国际建筑界知名的学者,其毕业设计的导师冯纪忠教授后来担任建筑系主任,是中国建筑界的泰斗。 1956年毕业后,刘老先后在重庆、上海教了八年书。 1964年后,进入设计院正式从事设计工作,1989年后曾经三进三出中国建筑的设计院。
时至今日,尽管刘老已经77岁,但工作热情依旧不减当年,并自言乐在其中。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刘老硕果累累。1976年,由他负责的福州棉纺织印染联合厂四万平方米厂房带生活区设计获得国家一等奖;1978年,由他负责设计的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六层框架八千平方米实验楼及会场获得了纺织部银质奖;1984年,与美国建筑师在境外合作设计了上海第一幢88米高层酒店式公寓——爱邦大厦,这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与国外设计师合作的项目。
其间,刘老还尝试“玩”了5年的室内设计,主持了上海波特曼大酒店218米超高层约15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的室内装修工作。对此有人质疑他 “不安分”,也有人称誉他为“杂家”,但刘老有自己的看法,“主观上我一直提倡建筑师要懂城市规划、会做室内设计、更要兼做教学工作。城市规划属于宏观性的东西,建筑设计是中观,室内设计是微观。懂规划能让你掌握宏观的空间艺术,做过室内设计会使你的设计观念更细致,教书育人会逼着你掌握更新更全面的建筑理论。但愿我所做的这些尝试与很多精专地做着建筑设计工作的同行,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探索中能够殊途同归。 ”
刘家仲经典语录
我记得美国一个建筑师路易斯·康说过一句话:“当你设计一个建筑物的时候,你就是创造了一个生命,它会和你对话”。
建筑的灵魂是空间。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不同的空间设计其实就是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
现在社会太浮躁,年轻人要稍安勿躁。相信勤奋的工作总会得到回报。不要过分地追逐名利。名与利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到自身。名与利又如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又能覆舟。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