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5 09:01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现代建筑大师。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30~1932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其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倡导简洁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
生平:
现代建筑大师。
1886年3月27日出生于德国亚琛(Aachen)。童年时随当石匠和泥瓦匠的父亲学习石工手艺。
P.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Opposi tions。1980年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著作有: Moving Arrows, Eros and Other Errors, Houses of Cards等。
P·埃森曼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评价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DAAP)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简介:
彼得·埃森曼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之一,对建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在近期历史中,他是首位建筑师,能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智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份。其次,也许更重要的在于:埃森曼的工作构成了一种持续的“批判性”的实践——此种实践的最基本的产品是建筑学的“知识话语”,并且,埃森曼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将该“知识话语”同时在建筑文本(理论)和建筑形式(建造)两个层面上加以阐述。在一个由大众消费和公共媒介主宰的时代,他持续地询问,建筑学能否摆脱社会批量生产的力量的驱使?建筑学知识话语能否存在于意识形态之间的空隙中.埃森曼宣称“批判性”的实践首先保持一种抵制的姿态,同时又能保留在“时代精神”内部。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作。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杂关联的“场域”的关注。3、近期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空间的探讨。
世纪末的今天,在西方建筑学面临信息时代冲击所产生的重重危机中,一些杰出建筑师走向了建立在个人风格上的手法和构造美学(如弗兰克.盖里),另一些则试图将建筑学中心部分地让位于更广泛的城市市政系统(如库哈斯)。迥异于此,埃森曼的姿态是敏锐地回应时代的巨变又坚持建筑学形式语言的内核。他的工作使得今天的建筑学在危机中,仍显示出某种程度的自信。
1905年离开家乡到柏林寻找工作。
1907年设计建造第一栋建筑物——里尔住宅(The Riehl House),这栋别墅留给彼得.贝伦
斯非常深刻的印象。
1908~1911年在建筑师彼得.贝伦斯建筑事务所工作。
1910年离开贝伦斯事务所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1914年入伍在军中负责军用桥梁和道路工程。
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
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
1930~1932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
1937年到美国。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伊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69年8月卒于芝加哥。
主要建筑作品:1907年 里尔住宅(The Riehl House)
1910-1911年 皮尔斯住宅
1912年 罗尔-穆勒住宅
1919-1924年 五个建筑示意方案,尤以其中两个玻璃摩天楼示意图引人注意。
1926年 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纪念碑
1927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斯图嘉特魏森霍夫(Weis-senhof)住宅建筑展览会公寓
1929年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30年 捷克吐根哈特住宅(Tugendhat House, Brno)
1945-50年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linois)
1951-53年芝加哥湖滨公寓(Lake Shore, Chicago)
1954-58年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1955年 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又名克朗楼,Crown Hall)
1962-1968年 西柏林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 West Berlin)
作品与思想介绍:
现代建筑大师。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童年时随当石匠和泥瓦匠的父亲学习石工手艺。1908~1911年在建筑师P.贝伦斯处工作。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2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见包豪斯)。1937年到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伊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69年8月卒于芝加哥。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创造出简洁、明快而精确的建筑形式处理手法,把建筑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他于1959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少就是多”,他1928年发表的这一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创作特色。“少”是针当时仍很流行的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因为这种手法阻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多”是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丰富效果。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创造了既能分隔又可连通的“流动空间”,后来又发展成为“全面空间”。他说“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而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筑一个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他企图创造出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变动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他在1950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计的建筑馆(又称“克朗楼”),长67米,宽36.6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梁之下,设计教室、管理员室、图书室、展览室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内,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隔。一些需要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半地下层。
密斯·范·德·罗应用简洁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要求施工质量严格准确,讲求建筑材料的高度精致,突出现代工业生产能够达到的新的美观效果。他主张钢框架建筑采用全玻璃的外墙以显示新型结构的特色,创造了“玻璃摩天楼”。他设计建造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显示出这种效果;包铜皮的精细骨架和大片玻璃幕墙映照出周围建筑和天空,明快而高雅。密斯的这些独创的手法,在50~60年代曾广泛流行,被称作“密斯风格”。但密斯本人有时不顾客观条件把这些手法绝对化。他为一个单身女医生设计的住宅──法恩斯沃思住宅(1945~1950),是一座用八根钢柱支持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顶板的玻璃盒子;除中心有一小块封闭空间用作厕所、浴室和机械设备间外,主人生活起居都在周围敞通的空间内,使用当然不便。
他的作品见彩图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玻璃摩天楼的代表作,1954~1958年建,L.密斯·范·德·罗设计、美国普莱诺的法恩斯沃思住宅,1945~1950年建,L.密斯·范·德·罗设计、美国芝加哥湖滨公寓,用钢框架和玻璃建成的高层建筑,1948~1951年建,L.密斯·范·德·罗设计、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馆(克朗楼),1950~1956年建,L.密斯·范·德·罗设计。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