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7 13:41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热门话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但流域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深刻内涵尚没有被广泛理解。
在水文学的概念中以分水岭为边界的河流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但这只是狭义的概念,更广泛的概念应当包括与流域相关的天-地-生系统。即水文学概念中的流域与该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的天文气象、地表及地理特征、水文水资源条件等。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时,以流域为单位的天-地-生系统是相对稳定而又各具特色的。
流域内的天文气象特征相对较稳定,一般是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准周期性波动。而地表及地理特征的变化也十分缓慢,就流域整体而言,不会发生急骤的变化。但是一旦有人类活动介入,首先能够改变的就是水与土的平衡,进而导致流域内的生态变化。严格来说,流域内每一种水的利用方式都会形成与其相应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要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水利用方式有利于流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而我们水利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流域量身定做一套水利系统,使流域的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地利用。
那么,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是否适合所在流域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什么来衡量呢?过去衡量水利建设的成就往往是用在流域内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达到多少亩之类的指标来衡量。而这些指标只是反映了一种绝对数量,它无法说明水利工程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度、是否能够保障流域内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
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使流域内的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流域内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消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而在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甚至种植水稻之类,一方面是改变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非灌区水资源更加紧缺,另一方面灌溉区域也因大量蒸发、下渗量少而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综合减灾、环境、生态、资源开发等多种因素,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并引导流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应当实现三个目标:
一、提高流域的安全度。流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应当是治水的首要目标,但安全是相对的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当大洪水发生时应以不死人为目标,财产的损失只要控制在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过度的防洪安全建设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且对洪水的过度调蓄也可能造成流域内水循环的不利变化。而从抗旱及除涝的角度来讲,应增加流域自身对雨洪的调蓄能力,而不是将雨洪全部汇入河道排出。如增加流域自身的保水能力、增加入渗以补给地下水,疏浚湖泊洼淀增加调蓄能力,建设星罗棋布的小水塘用于排涝和抗旱等。因此在描述流域的安全度时应同时评价流域和河道对不同频率降雨的调蓄能力。
二、提高流域的舒适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流域的舒适度主要表现在生态指标及环境指标能达到适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活的基本标准而且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从环境指标来说首先是流域内的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人工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不超过各相应指标、相应区域的环境容量。各类有害污染物即使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也不会对人类和其它生物产生危害。同时,通过水域空间的建设与管理,能形成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为流域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就生态质量而言,首先是保持物种多样性、使流域内保持一定的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使各类生物与人类一样享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于濒危生物要有具体保护措施。总体而言,在流域内应保持足够的森林、水面、湿地的面积,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注意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防止河道断流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提高流域的富裕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因此保持流域内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是一项重要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使流域内人均产值、人均财富都要不断提高。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如总人口超出流域的人口承载力则应首先作出人口计划,如向外流域移民、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等;
(二)流域内经济发展往往对流域安全、环境、生态造成压力或破坏。因此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注意安全建设。如对流域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发展资源消耗量少的高效经济、提倡少废生产生活方式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水利建设工作应当作重大的调整。首先要把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则,将提高流域安全度、舒适度、富裕度作为水利建设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工作内容上要从传统水利向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法制的大水利过渡。由以水系开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模式过渡到以流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对流域进行全面管理的模式。有人称现在又进入了流域圈的时代,我们水利工作者要特别强调流域的客观存在,强调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就是说离开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大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的,大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的。重提流域的重要性,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交通圈、经济圈的关系,创造能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流域规划、流域国土综合整治、流域管理的新理论应是21世纪大水利建设的核心内容。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