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充分发挥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

2010-09-25 16:45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一、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培养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1.合理定位,错位发展

  我校建筑类专业办学定位于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服务;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定位是培养面向地方的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围绕定位采取的培养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方而。

  课程体系体现定位。一是建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累计学分(学时)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45%。二是在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括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本学科必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在体现办学特色的各类课程中,开设了小城镇规划、设计与研究,村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等体现定位特色的课程。

  教学内容突出定位。我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中小城镇乃至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为主。考虑到我国还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新城镇、新城区建设及旧城改造任务繁重,物质形态规划仍然是主流,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观念、技能培养仍然是当前规划专业建设的重点。因此我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对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小城镇相关的城市设计等规划层次的课程设计尤为重视,在教学内容取舍中,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交通运输、市政设施、高层和地下建筑、商务中心等内容不作过多涉及,而对中小城镇的上地利用、环境保护、商品集散、村镇规划、旧城改造、小城镇形态,小城镇风貌与特色,小城镇发展机制与产业结构研究等予以足够关注,使学生在这些方而具备扎实的基础和明显的优势。

  教学要求上适应小城镇规划、建筑设计的需要。较之大城市、特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细致、明确的分工,小城镇规划、设计一般要求比较全而的知识。从规划、单体设计、甚至测量放线、规划管理等各环节都应掌握,因此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全套小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适应基层中小城镇规划和管理的实际需要。

  合理定位,错位发展。由于我校建筑类专业“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界定了我们的服务方向,避免与清华、同济、湖南大学这一批建筑类名牌大学挤同一个发展空间。“面向基层”,界定了我校毕业生的“职业域”。它不同于重点大学,我们培养学生的着重点不是相关战线上的“领军人物”,而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其中有的人将来会成为第一线的骨干,我们的着力点是培养他们怎样去适应基层工作。

  2.利用地缘优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相对外地的建筑类高校,地方性院校更加熟悉当地的经济社会及自然条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方而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形成强项是可行的。如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经过近20余年积累,己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在省内具有领先优势,国内具有较好的影响。特别是针对湖南省的山区小城镇及洞庭湖区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方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方向。也正因对湖南的特色的理解与熟悉程度,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在湖南省内就业具有很大优势。到目前为止,湖南各地市县的规划管理设计人员绝大多数为我校毕业生。

  二、改革实践教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性建筑类的院校无论是学生层次和素质,还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均无法与名校相比,办学中应该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我校建筑类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就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特点。如对学生的基木功和动手能力抓得紧,要求严,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了整个培养过程;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该校的专业教师中15人获得注册规划师资格,且拥有规划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由于学生的基木功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在考研、各类招聘考试中有很大的优势,就业形势好,除本省外,全国各地用人单位纷纷来我校招聘毕业生,并创造了“一个单位一次就签走109个毕业生”的就业奇迹。

  1.做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改革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革和创新实践性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培养计划的创新、课程设置的创新、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和实验内容的创新等;本科五年时间内实践教学不断线,从第一学年开始就应安排实践内容(如见习等),细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并体现在教学计划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累积学分(学时),使之占总数的45%以上,延长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期限,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2.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十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应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学校设计院(所)便利条件,让有关教师参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更新知识,提高教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部门进行实践,提高教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能力。同时,我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他们不定期地来校讲学,将新的科技成果和新观念带给学生和教师,同时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校还从生产单位中聘请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多的管理经验,能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积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形象生动、效果良好,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子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加薪和职务普升的重要条件来考虑,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1)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如下几种类型:第一,课程内的实践操作训练,如美术、计算机、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性教学内容。以课堂练习、上机、实验等形式进行。第二,独立的实习环节,如城市建筑认识实习、美术实习、测量实习、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管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第三,课程设计,如建筑设计、详细规划课程设训、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模型制作等。第四,毕业设计。这此实践教学环节,由单科到综合,由假题假作到真题真作,由手绘图到计算机新技术应用,由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城市规划管理,形成一条从一年级到毕业的实践教学主线。再加上学生的社团活动,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完成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上打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做中学”、“模拟式教学”、“大课堂教学”、“专业业大讲坛’,等方法。①模拟评审会是课程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评析课程的一种创新。学生将自己图纸拄在黑板上,设计者介绍自己的方案构思,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学生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能表达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②“专业大讲坛”是“城市问题”课的一种创新,针对最前沿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问题,由3-5位校内外知名人士坐在主席台与学生共同讨论、探讨问题。③“大课堂教学”是将学生带到规划设计现场、由规划局、规划院领导、专家与教师共同研究现场实际问题。④集体讲评。对于学生普遍成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上届学生、本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步骤进行集体讲评。

  (3)实习基地建设。①建立实习基地。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主要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实践学习,校外实习基地除了设计院(所)进行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实习外,还应有50%的基地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便确保学生进行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实习。②明确实习两方导师。学校为一方,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设计部门为一方,成立建筑类联合办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导师由勇于探索、热心改革和丰富实际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责子心的工程师担任,两方的导师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

  (4)实践教学的管理。科学的教学管理是达到实践教学效果的保证,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①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内容、重点难点、成绩评定等内容。②制定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可以要求符合基本原理原则,学习设计程序和方法。毕业设计则要求既符合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工程实际,追求综合效益。同时,毕业设计要求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③强化过程教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而不只是强调结果。执行阶段打分,给严重滞后者亮黄牌,促其跟上进度。鼓励学生之问探讨问题,但不许代作和相互考贝图纸。④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各类实习的实习指导、实习任务书,对学生进行跟踪检查,撰写实习报告。⑤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对实践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⑥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联谊会和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展。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联谊会主要是共商实习基地建设、反馈实习教学意见与建议,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展既可以鼓励优秀学生,也为同学相互学习和参考提供条件。

  4.加大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建立创新实验室(在已有的实验室的基础上挂牌),制定创新实验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统筹安排,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协调力度,尤其是有一部分实验可以实现互通、互融,最后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5.改革实践成果考核工作。通过课题设计答辩或其他考核办法,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考核,以提高我校实践教学质量;增加“实践教学综合考试”。即在做好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内容,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应用性人才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密切了学校与市场、企业的联系,创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建设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我校根据学校优势和市场人才需求来确定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特色凝炼,特色拓展,特色建设”的特色战略,建立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确定了一批重点专业,开发了一批市场急需的热门专业。

  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专业调整与改造。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扩大专业口径,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通过改造,使各专业培养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符合学校基本定位和建设规划的培养计划,能较好地反映出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课程建设与改革。按照“强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第一是拓宽普通文化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是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合理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同时,加强对职业技能培养。第三是优化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主干课程,整合基础课程,精简改造内容陈旧的课程。第四是加强实践性环节课程,改造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五是优化选修课,使选修课的开设系列化。第六是加强文理渗透,注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和文科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第七是加大精品(重点)课程的建设力度,近年来我校共立项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28门,其中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课程还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3.走“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我校走出了一条“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人才,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向学校预定毕业生,在毕业生中选择人才。如我校的土建类专业先后有湖南、广东、新疆等省区的企业前来预定毕业生;再一种是企业与学校一起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是按照企业要求对人才进行量身订做的方法,它使人才的培养更切合企业需要。如我校物理与电信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系与广东、四川等地签订了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和“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协议。

  4.积极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和创造性项目建设,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通过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和创造性项目建设研究以及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四、找准突破口,勇于改革创新,培养创新性的应用性人才

  由于各方而条件限制,地方院校建筑类人才在培养方而很难在总体上达到名校的水平,但可以根据各地方院校的具体情况,在某一方而或几方而有所突破和创新。比如,湖南城市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较旱地开展了新技术应用研究,是湖南省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领头羊与推动者,曾经在全省规划行业的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方而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被评为建设部的新技术应用先进单位。“规划、建筑、园林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教改研究课题获省教育厅一等奖。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为该校规划专业的特色,在省内一直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校在制定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中,明确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一个重要模块,以促进专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还组织了多学科结合的研究队伍,进行学术前沿跟踪探索,紧扣生产实践开展应用侧十究。如正在研究的省建设厅课题“G 1S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己申报成功的省教育厅课题“最优化和均衡条件下城市规划的数理模型与城市政策研究”等,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规划设计生产项目。目前研究成果己经产生明显的综合效果。如G 1S技术应用于学院新校园的规划,在竖向规划和上方计算与调配方向优化了设计方案;益阳市城镇体系规划以领先的规划思想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获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益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教学基地的设计院被评为湖南省十佳规划设计院。

  五、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开放的办学格局,培养开放性的应用性人才

  对环境开放是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系统环境发生激烈变化,同类系统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开放显得更为重要。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学校、专业)如果不对社会开放,就不能获得系统更新与发展所必要的信急和资源,它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就得不到调整,最终导致专业的衰落。我校在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开放的办学格局方而主要形成有四条信急通道:一是建设规划设计实践教学大课堂,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培养实践能力;二是毕业生跟踪调查,校友座谈,收集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意见,检查办学效果;三是听取领导、教育系统、建设系统与行业协会专家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四是成立校外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行业动态,与国外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请兼职教师讲学,跟踪学科前沿。通过这些措施,很好地弥补了校内资源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具有开放性的应用性人才提供了条件。

延伸阅读:优势 建筑类 培养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